眼下,隨著“湘超”比賽的日趨爆火,一股足球熱也在湖南邵陽新邵縣校園席捲。“看了湘超聯賽,現場的氛圍、球員們的拼搏精神都讓我特別震撼。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足球的魅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站在湘超的賽場上,為學校和家鄉爭光!”新邵一中女子足球隊隊員陳巧玲的話語裏滿是激動和嚮往。
足球隊隊員在校園裏訓練。 攝影 孫咏梅
近年來,新邵縣教育局著力構建小、初、高“一條龍”校園足球人才貫通培養模式,不斷深化體教融合、完善競賽體系、推進教學改革,持續擴大校園足球的普及面。如今,“人人愛踢球、班班有球迷、校校有球隊”的局面悄然形成,濃厚的足球氛圍遍佈校園每一個角落。
在少年心中種下“綠茵夢”
“動起來!跟上!”“快傳!快傳!”9月18日下午,在新邵縣釀溪鎮第三完全小學的綠茵場上,16名小球員正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傳接球、戰術跑位、分組對抗等系統訓練。
進球時的歡呼聲不時響起,汗水浸濕的球衣下,躍動著一座城市裏關於足球的夢想。“每天放學後踢足球,和隊友們一起訓練,感覺很快樂!”五年級學生周煦博感慨。
學生正在進行足球訓練。 攝影 孫咏梅
自2015年評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以來,釀溪鎮第三完全小學始終堅持“人人愛踢球、班班有球隊、年年辦聯賽”的辦學特色。目前,學校有近半數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校隊擁有30余名正式球員,各年級足球社團總人數超過200人。“我們保證低年級每班每週至少有一節足球專項體育課,其他年級開設足球選修課。”該校校長孫先林介紹,學校還自編了足球校本教材,針對低年級學生開發了足球遊戲教學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快樂中接觸足球、培養興趣。如今,每年舉辦的班級足球聯賽已成為孩子們展現自我、錘鍊意志的重要平臺。此外,學校建設8人足球場和配備專業器材、聘請專職足球教練,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學習與踢球兩不誤”的基本原則,全面推進校園足球活動。
釀溪鎮第三完全小學只是新邵眾多學校發展足球的一個縮影。目前,新邵縣共有21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覆蓋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為了實現足球的全面普及,新邵縣強力推動足球進課程表、進大課間、進課外活動,有效擴大了參與面,使足球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在不少孩子心中種下了“綠茵夢”。
今年10歲的肖嘉葳是釀溪鎮第三完全小學足球隊的一員,從一年級開始踢球的他,參加過不少縣級聯賽,已是隊中的一名“老將”。談起心愛的足球,他眼神發亮:“看了‘湘超’比賽,覺得哥哥們踢得真是太酷了!我要以他們為榜樣,更加刻苦地訓練和學習,爭取將來成為一名職業球員,為國爭光!”
與球共“舞”,綻放青春光芒
“隊員們堅持每週七天不間斷訓練:早晨六點二十開始一個半小時晨訓,下午再加練兩個小時。”新邵一中女足主教練孫攀介紹,日復一日的訓練不僅磨礪了隊員的意志,也提升了球隊的整體戰術水準。
高二年級的謝芷涵是隊中的守門員,談及訓練,她坦言:“確實辛苦,但能和隊友一起為學校爭光,一切都值得。”
憑藉這份堅持和熱愛,新邵縣各學校的足球小將們近年來在賽場上屢創佳績:新邵一中女子足球隊連續三年獲得邵陽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前三名;新邵八中男子足球隊在2021年邵陽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中榮獲一等獎;釀溪鎮第三完全小學在市級比賽中也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績……
少年奔向綠茵,快樂成長。 攝影 孫咏梅
在新邵,足球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的重要手段,更成為育才新途徑。新邵縣教育部門通過強化體教融合與特色發展,建立足球特長生升學綠色通道,打通了小、初、高足球人才成長通道。目前,新邵一中與新邵八中分別組建了女子和男子足球隊,正進一步推進專業化培養。近三年來,新邵縣共有60多名足球特長生通過體育單招或體育高考進入高校深造。
收穫,不止于足球
綠茵場上的奔跑與拼搏,帶給孩子們的遠不止身體素質的提升和運動技能的進步。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比賽中,他們的意志力得到錘鍊,團隊精神與集體榮譽感也愈發強烈。不少學生坦言:“踢足球後性格更開朗,學習時也更有自信,還學會了互幫互助”。
為消除家長“踢球影響學習”的顧慮,新邵各學校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科學的訓練制度,平衡訓練與學業時間。令人欣喜的是,足球訓練培養的紀律性讓許多隊員變得更自律,文化成績也穩步提升。這種“運動與學習雙贏”的成效,也體現在體質數據上:2024年全縣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達78.6%,“小眼鏡”“小胖墩”比例明顯下降。
新邵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體教融合,完善足球人才培養機制,讓更多孩子走出教室、奔向綠茵,在足球運動中健康成長、讓夢想飛揚。(文 孫咏梅 張海兵 劉紀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