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湖南雙節假期消費市場活力奔涌
2025-10-09 09:30:00來源:湖南日報編輯:顏觀潮責編:顏觀潮

  原標題:人氣旺盛 商氣活躍 煙火氣濃——湖南雙節假期消費市場活力奔涌

  漢堡香牽引腳步在市集熱浪中穿梭,湘超一把火點燃消費熱情,餐飲市場的“煙火氣”越燒越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湖南各地消費市場活力奔涌,旺盛的人氣、活躍的商氣與濃厚的煙火氣,交織出熱力十足的消費圖景。

  湖南省商務廳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12時,今年雙節假期湖南省重點監測的320家零售和69家餐飲企業共實現零售總額25.2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0.34%。其中,零售業銷售額24.8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0.2%;餐飲業銷售額4000.61萬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1%。

  “節日經濟”與“IP經濟”同頻共振

  “我們專門從郴州趕過來,就為了這一口!”在巴特爾羊肉漢堡攤前,楊曉滿足地咬了一口潮汕鮮墨鬥漢堡,又拉上朋友加入排隊的長龍。

  雙節假期,長沙萬象城HOCH漢堡節人氣爆棚,30余家來自全國各地的“頂流漢堡”強勢登場,各家攤位前無不被食客包圍。長沙萬象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0月8日中午,已累計銷售漢堡36萬餘個。

  “長沙是個非常棒的城市,太熱情了。”青島3Q漢堡主理人宋瑞東告訴記者,其招牌焦糖鵝肝牛肉堡和鮮海膽瀑布和牛堡銷售火爆,排隊高峰時,隊伍能蜿蜒曲折地繞上七八圈。

  全省各地以地域特色為紐帶,將“節慶+展會+消費”深度融合,充分放大“節日經濟”與“IP經濟”疊加效應,實現熱度不減、實效倍增、潛力釋放的三重成效。

  長沙瞄準“首發經濟”,運達匯第二屆超級長沙麵包節、第七屆長沙城市咖啡節等活動集結一批全國人氣品牌首次空降長沙;北辰薈、杉杉奧特萊斯、長沙市內免稅店等130余家首店開門迎客;理想i6首秀、“浪浪山小妖怪”湖南首展、“治愈小狗eteecy”全國首展等20余場首秀首展火熱舉辦。

  株洲市“茶陵超級黃金周”“醴陵瓷博會”等特色活動成為促消費核心抓手,其中茶陵縣累計接待遊客500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超6億元。常德市借助“2025世界旅遊小姐大賽”“你好,新同學,歡迎來常德”電競嘉年華等活動,開展旅遊搭子免單套餐等促銷,活動期間累計營業額3856萬元,同比增長19.23%。

  湘超引爆消費熱情

  10月5日晚,湘超聯賽第四輪郴州隊主場迎戰株洲隊。北湖水月洲巨大的螢幕前,匯聚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球迷,這裡作為聯賽第二現場,成為最熱鬧的狂歡地。

  “為了迎接這次雙節疊加湘超的盛況,我們特意將營業時間從下午5點提前到3點。”位於水月洲內的雲島酒館內座無虛席,負責人侯體康忙得腳不沾地,臉上卻洋溢著笑容。他説,已緊急添置15張桌子和40把椅子,依然供不應求。

  湘超的火,是實打實的人氣,更是滾燙的消費熱情。

  懷化市策劃“樂享湘超·惠購五溪”系列促消費活動,通過“第一現場+第二現場”模式,成功將賽場流量轉化為消費“留量”,撬動全市綜合消費規模超5000萬元。邵陽市推出“市體育中心夜間消費聚集區”等四大板塊活動,以及26個A級景區免費遊等權益,發放千萬級消費券,每場賽事帶動周邊消費約2000萬元,第二場主場比賽接待外地遊客51.3萬人次。婁底市“相約婁超 品購有禮”活動成功將賽事觀眾轉化為消費者,比賽期間,商場、超市客流量超400萬人次,相較平日增長50%。

  一場城市足球聯賽,為廣大球迷提供了絕佳的觀賽平臺,也為消費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數據顯示,目前16場湘超賽事已帶動全省消費約1.5億元。

  煙火氣持續升騰

  蒸五花肉、蒸排骨、蒸臘腸、蒸青皮豆……傳承千年的瀏陽味道,每一口都藏著煙火氣。

  雙節期間,瀏陽以“河畔季風”消費季暨蒸菜嘉年華迎接八方來客,蒸菜與煙花成“流量擔當”。不僅萬份蒸菜免費嘗,10月2日和3日的兩場焰火燃放秀,每場吸引遊客超20萬人次。

  長假期間,湖南餐飲消費煙火氣持續升騰。各地圍繞“美味盛宴”搭建消費場景,從商圈美食節到社區小吃市集,從特色宴席到家常小館,多元餐飲形態齊發力,滿足市民遊客味蕾需求。

  湘潭市開展“吃在湘潭”特色蒼蠅館美食品鑒活動,推出打折優惠、返券、幸運抽獎等促銷讓利,帶動餐飲市場火爆。根據全市7家重點監測餐飲企業數據,國慶中秋假期堂食銷售額671.24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83.05%。懷化市節日期間,婚宴、家庭聚餐、旅遊餐飲需求旺盛,部分中高端餐飲企業“一桌難求”,10月1日至7日,全市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達39.71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86%。郴州市餐飲企業紛紛推出各類特色活動,13家餐飲企業營業額總計584.37萬元,同比增長6.06%。(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