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全面推進“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的浪潮中,五河縣東劉集鎮喬集村以生態賦能産業、以人才激活治理,依託萬畝稻浪、千畝蝦塘的綠色基底,書寫了“水清村綠、産業興旺、鄉風醇美”的和美鄉村新篇章。
生態蝶變:昔日“污水塘”變身今日“皖北水鄉”
“以前村裏溝塘又臟又臭,現在水清岸綠,飯後沿著河邊走,心裏真舒坦!”提及村莊環境變化,喬集村村民滿臉笑意。近年來,喬集村以水系治理為突破口,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累計完成685戶衛生改廁,實現全村雨污分流全覆蓋;清淤溝塘3.85萬平方米,恢復水體生態功能;村莊綠化覆蓋率超35%,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率達100%。
喬集村街景
同時,該村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垃圾處理長效機制,配備標準化垃圾收集設施,從源頭破解農村環境治理難題。目前,2024年喬集村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已實施完成,白墻黛瓦的民居與碧水環繞的農田相映成趣,成為澮河岸線上一顆亮眼的“生態明珠”。
産業升級:“一稻兩蝦”激活三産融合新動能
“我們的蝦田稻米,在江浙滬市場很受歡迎,線上訂單根本不愁!”五河縣利傑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道。喬集村以産業振興為核心,走出一條“稻漁共生、三産融合”的富民路。
在種植模式上,該村創新推廣“一稻兩蝦”生態種養模式,建成1200畝稻蝦共養基地與1000畝稻蟹共生基地,被列為五河縣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示範項目;依託現代化大米加工生産線,打造“蝦田稻米”特色品牌,通過電商平臺遠銷江浙滬等十余省市,讓“皖北好米”走向全國。
在業態拓展上,國家級合作社發揮“托底”作用——五河縣利傑農機專業合作社託管全村萬畝農田,擁有大型農機72台,實現耕種收、烘乾倉儲一體化服務,解決農戶 “種地難、賣糧難” 問題;利用閒置水面發展“漁光互補”項目,實現光伏發電與生態養殖雙重收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超50萬元。
五河縣 “漁光互補” 項目基地
人才聚力:“鄉賢智庫” 解鎖鄉村 “善治良方”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喬集村深諳此理,通過“技術下鄉、銀齡關懷、鄉賢共治”三維發力,激活鄉村治理內生動力。
技術賦能方面,該村聯動縣農業農村局、“稻+漁” 技術服務中心,邀請30余名農業專家常態化駐村,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指導,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0余人,讓“科技田”結出“豐收果”。
如今的喬集村,稻田連片成景,蝦塘波光粼粼,村民安居樂業。從傳統農區到科技稻場,從零散經營到三産融合,喬集村以綠色發展為筆,以善治理念為墨,在皖北平原上繪就了“稻香蝦肥、人和村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也為更多農村地區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生動範例。(文/圖 王宸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