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慶陽市持續推動勞動仲裁工作提質增效
2025-11-13 14:18: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近年來,慶陽各級勞動仲裁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係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實際、強基固本、尋根傳統、改革創新,全力打造“豳風”仲裁服務品牌。三年來受理勞動爭議案件3600余件,結案率100%,平均調解成功率83%以上,有效助力了和諧勞動關係構建及營商環境優化。

  聚焦標準 提升仲裁專業基

  聚焦勞動仲裁“四化”建設,提升仲裁專業水準。

  標準化建設打造透明仲裁。建成標準仲裁庭9個,統一公示案件流程(受理、立案、調解、庭審、裁決、送達)與服務規範(對象、職責、依據、程式、時限),提供標準化文書模板,實現硬體標準化、服務流程化,仲裁服務“零距離感知”。

  規範化建設築牢公信根基。壓縮案件受理時限至3個工作日,建立立案審查、庭審評查、文書核查“三查”機制嚴控品質。配套出臺《慶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管理規定》等13項規章,全流程規範管理。推行庭審公開,確保“零差別對待”,提升社會公信力。

  專業化建設淬煉辦案能力。編發《案例彙編》《法律法規彙編》,組織多層次法律培訓提升法律適用能力。實施新老仲裁員“結對培養”,開展模擬庭審、文書互評、專題研討強化實戰技能。聯合法院建立裁審銜接日常化機制,保障案件“零延遲響應”。

  信息化建設構建智慧矩陣。全面應用新版仲裁辦案系統,實現案件全流程線上管理;依託“全國互聯網+調解服務平臺”高效調處基層爭議,專人月排查、季調度確保案件動態清零。主動融入“為民服務直通車”,推廣線上庭審、視頻調解等“非接觸式辦案”,打通仲裁與當事人“零障礙溝通”渠道。

  守正創新 築牢仲裁效能根基

  以體制機制建設為推手拓展案件審理外延,構建了以仲裁委為中心的“輻輳”式爭議處置工作機制。

  夯基礎,強化爭議溯源治理。設立農民工工資速裁庭9個、新就業形態調解中心9個、調解組織363家,形成全域覆蓋的爭議處置網絡。聯合工會開展企業普法110余場次,用工體檢40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5萬餘份。處理農民工工資爭議407件,穩妥調解新業態案件25起,慶陽市企業家協會、企業聯合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被人社部、司法部、全國總工會等五部門授予“工作突出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稱號。

  建機制,貫通監察仲裁協同處置。2023年在甘肅省率先出臺《關於完善“監察+仲裁+司法”勞資糾紛預警服務聯動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事實互認和法律援助銜接,整合監察、仲裁、司法、工會等部門職能,推動勞動爭議“一站式”化解。近年來聯合化解勞動爭議400余件,有效維護了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

  破壁壘,深化仲裁多元共治。推行“仲裁+”協作模式,133家仲裁機構入駐綜治中心聯合辦案,案件調解成功率超92%。突出複雜案件攻堅,聯動工信、法院等多部門化解涉新型事業單位重組、高層次人才勞權糾紛等集體爭議90余起。

  服務為先 繪就和諧仲裁畫卷

  堅持服務為先,于潤物無聲中提升勞動者滿意度。

  用力提升諮詢服務品質。聚焦勞資高頻政策精準推送,實行首問負責制與仲裁員全程跟蹤答疑。通過人社網站、“12333”人社熱線平臺動態解惑,確保服務不打烊;依託零工市場、勞務輸轉等渠道推動政策下沉,打通諮詢服務“最後一公里”。

  用心做好回訪反饋工作。將勞動者滿意度列為仲裁核心指標,建立案件回訪制及仲裁員包案臺賬。跟蹤裁決執行、社保繳納等後續情況,動態化解矛盾,以作風提升促服務增效,當事人滿意度達98%以上。

  用情降低當事雙方訴累。兼顧勞動仲裁法律力度與人文溫度,聯動司法部門為困難群體提供法援,開闢綠色通道快速處置;協助低學歷勞動者撰寫申請、全流程指導;推行仲裁文書電子、專遞集約送達,減輕雙方經濟負擔。(文 劉志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