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慶陽:稅動力映“紅”沃土 染“綠”發展新篇
2025-11-13 14:58: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子午嶺的林海翻涌著生態綠,馬蓮河在千溝萬壑間蜿蜒流淌。慶陽,這座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魅力城市,既有南梁革命根據地的紅色血脈,也有周祖農耕文化的千年積澱,更有“隴東糧倉”的豐饒物産,多元資源在此交融共生,勾勒出“紅”“綠”交織的獨特發展畫卷。

  近年來,慶陽市稅務部門緊扣産業發展主線,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以定制化服務引導企業防範風險、合規經營,持續激活發展動能,助力擦亮“紅色聖地、岐黃故里、農耕之源、生態宜居”的城市名片。

  精準滴灌  南梁熱土別樣“紅”

  “項目開工的時候,稅務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給我們詳細講解各項稅收政策,幫我們解決了不少政策難題。”華池縣南梁長征文化公園財務負責人康瑞瑞感慨道。

稅務幹部深入南梁長征文化公園了解園區建設和經營情況

  2025年雙節期間,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長征文化公園熱鬧非凡,共接待遊客8.95萬人次。景區周邊餐飲、住宿、文創産品等相關産業實現營收大幅增長,紅色旅遊已成為拉動當地經濟內需、促進群眾增收的重要引擎。

  2023年至2025年,華池縣新增文旅企業21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是不少文旅企業面臨的難題。華池縣稅務局積極探索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將深化“銀稅互動”作為關鍵舉措,通過打通稅務、銀行、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納稅數據直連授信”,讓企業的納稅信用信息直接轉化為銀行信貸審批的“綠色通行證”。

  “我們通過‘銀稅互動’成功貸款80萬元,這筆資金就像一場及時雨,幫我們解決了資金週轉的燃眉之急,讓我們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沙棘汁改良升級和沙棘採摘園觀光旅遊設施建設上。”華池縣甘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傅雨萌説道。

  據了解,2025年以來,華池縣文旅企業通過“銀稅互動”貸款累計達350余萬元,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服務提檔  惠農産業添新綠

  走進位於慶陽市白馬鋪鎮的慶城縣金誠果蔬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整齊劃一的生産線、高速運轉的機器、分揀包裝的工作人員,一幅幅忙碌的畫面映入眼簾。

  “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公司近兩年僅出口退稅政策就享受到了稅費紅利126萬餘元,這筆錢對公司發展太重要了。”該公司負責人肖正川説道。利用這筆資金,公司更新了生産設備、完善了物流鏈,果品産後處理能力得到提升,貨物運輸更加高效。

  有了好技術、好果子,還要讓産品“走出去”。慶城縣稅務局聚焦農産品加工企業、合作社等涉農市場主體,持續優化出口退稅服務,及時為外貿企業提供“稅撐”,助力當地農産品出口企業“輕裝上陣”,讓慶陽蘋果的“甜蜜味道”香飄世界。

  科技創新  “風光無限”産金銀

  慶陽市擁有豐富的風光資源,充足的光照和強勁的風力為新能源項目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位於慶陽市“東數西算”産業園區內的甘肅慶陽“東數西算”源網儲一體化智慧零碳大數據中心,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綠色低碳國標A級數據中心,也是首個獲得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東數西算”項目。

  “從項目建設之初,稅務部門就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該大數據中心示範項目負責人翟彥壽説道,“稅務幹部為我們詳細解讀資源綜合利用退稅、環保稅減免等政策,消除了我們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後顧之憂。”

  據悉,該項目創造性破解“算力高耗能”難題,推出全國首創的“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方案,憑藉這一創新模式入選2024年國家數據局首批“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應用優秀案例”。在此基礎上,甘肅電投集團和國網慶陽供電公司推出“綠電聚合”模式,不僅讓大數據中心用上“零碳電”,更使整體用電成本降低30%以上,真正實現了“降碳”與“降本”的雙贏。

  “稅務幹部精準輔導我們使用綠色電力相關稅收優惠,依託稅收大數據監測交易全流程,幫助我們及時化解了發票流轉、申報抵扣等環節的合規風險。”國網慶陽供電公司財務負責人李婷説道。

  下一步,慶陽市稅務部門將持續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精細化稅費服務和精準化稅費監管引導企業合規經營、誠信納稅,助力特色農業和文旅産業融合發展,促進産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 (文/圖  范榮 焦博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