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更是鄉村振興的“先手棋”與區域發展的“大動脈”。一條路,串聯的是城鄉融合的脈絡,激活的是高品質發展的引擎,承載的是35萬渭河兒女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十四五”以來,定西市渭源縣始終錨定“交通強國”戰略部署,深入踐行“交通先行”發展理念,以大交通推動大發展、以大聯通促進大融合,從國省幹線到鄉村末梢,從建設攻堅到管護提效,從運輸升級到産業賦能,用實幹與擔當鋪就了一條貫通民心、激活産業、引領振興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為縣域經濟社會騰飛注入了強勁而持久的交通動能。

“交通先行”新圖景
錨定戰略坐標 以“建”強基 鋪就融合發展通途
交通興則百業興,道路通則民心暢。定西市渭源縣始終將交通建設置於服務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的高度,緊扣“道路圍繞産業規劃,産業依託道路發展”的核心思路,以超常規舉措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構建內暢外聯、通村達組的現代化交通網絡。
“十四五”期間,定西市渭源縣累計投入7.42億元,攻堅推進國省道提升改造、村組道路建設、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等5類14項重點交通項目,先後完成國道212會川段、省道227沈家灘至麻家集段等幹線公路改造58公里,實現幹線公路鄉鎮覆蓋率100%;累計建成公路總里程達3424.67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218個行政村較大規模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S227沈家灘至麻家集這條路真正建成了全村農民的致富路,交通環境改善了,群眾出行也方便了,農副産品銷售更容易。據初步估算,2025年僅中藥材銷售一項,就讓全村農民年均增收0.5萬元。”渭源縣麻家集鎮喬家灘村負責人的話語,道出了群眾對交通建設的真切認可。昔日的“羊腸小道”變身“産業大道”,閉塞的鄉村因路而活,群眾的出行因路而暢,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築牢了堅實交通根基。

“羊腸小道”變身“産業大道”
2025年,作為“十四五”收官衝刺的關鍵之年,定西市渭源縣持續拔高建設站位,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交通項目建設,2025年實施公路建設項目7項,總投資達25498萬元,掀起交通建設新熱潮。其中,S569蓮峰至五竹段公路改建工程穩步推進,已完成油麵鋪設22公里,基層鋪設3公里,年度投資3860萬元;60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座危橋重建工程及118.528公里農村公路修復性養護工程高效落地,于10月底全面竣工,切實守護群眾出行安全;X313田家河至峽城、X513及X217羅家堡至蓮峰坡兒烈士陵園2條鄉鎮通三級公路加速推進路肩、邊溝建設;S227線渭源至麻家集公路二期改造工程進入招投標階段,縣域交通網絡持續織密,為“十四五”交通發展畫上圓滿句號,更為“十五五”開篇奠定堅實基礎。
踐行民生導向 以“管”提效 擦亮公路養護品牌
公路的生命力在於管護,高品質的管護是交通發揮效能的關鍵。定西市渭源縣深刻把握農村公路管護規律,將“建管並重、養運並舉”貫穿交通發展全過程,著力破解“重建輕養”難題,以制度化、常態化、精細化管護守護群眾出行“平安路”“舒心路”。

公路養護
定西市渭源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包續兵説:“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養’,建必管、管到位、管得好才能出效益!”
“十四五”以來,渭源縣主動探索農村公路管養新模式,先後制定印發《渭源縣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渭源縣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辦法》等3項制度,創新構建“3154”管養體系——整合“農村衛生保潔員、森林護林員、公路管護員”三大力量組建專業化管護隊伍,緊盯“暢、潔、綠、美、安”五大養護目標,建立“周養護、月檢查、季評比、年考核”四項工作機制,全面壓實縣、鄉、村三級管養責任,推動管養模式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五年來,定西市渭源縣累計投入養護資金3450萬元,養護里程達3260公里,實現農村公路列養率100%、優良率91.3%,較“十三五”末增長21%;2022年底成功創建甘肅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張家灣至渭河源景區旅遊公路于2024年5月獲評全國“我家門口那條路最具人氣的路”,以管護實效擦亮了渭源交通品牌。

養護公路段
2025年,定西市渭源縣持續深化管護機制創新,全面夯實路長制責任體系,以更高標準、更嚴舉措提升公路管護質效。
重點聚焦國道G310、G212及省道S227、S229、S569等關鍵路段,開展常態化巡查整治,累計出動巡查車輛225輛次、執法人員875人次,巡查公路5354.83公里,查處亂堆佔道案件90余起,批評教育105人次,及時處置路面拋灑物26起,有效維護公路通行秩序。堅持“專業養護+市場化運作”模式,創新開展示範化養護,組織專項養護提升行動4次,籌措日常養護資金619萬元,集中整治5條地養省道及農村公路120余處安全隱患,以點帶面推動全縣農村公路養護水準整體提升,讓每條公路都成為展現渭源形象、服務群眾出行的“風景線”。
聚焦産業賦能 以“運”激活 打通致富振興脈絡
交通的終極價值在於服務發展、惠及民生。定西市渭源縣始終堅持“建路為民生,通路興産業”的發展導向,以完善的運輸服務網絡為紐帶,推動交通與産業、旅遊、物流深度融合,讓“四好農村路”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路”“振興路”,為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城際公交
“十四五”期間,定西市渭源縣圍繞“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的發展思路,全力構建現代化農村公路運輸服務體系。
累計開通城際公交、城鄉班線、定制客運等5類25條公共客運線路,投放客運車輛184輛,創新開通4條季節性旅遊專線,推動線路運營率、車輛投放率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23%、16.5%,實現16個鄉鎮218個行政村通客車率100%,徹底解決群眾“出行難、乘車難”問題。同時,大力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構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樞紐、行政村為節點的三級物流網絡,推動村級物流配送率、郵政業務總收入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53.2%、46.7%,讓農副産品“出村進城”更便捷、農資産品“進村入戶”更高效,有效帶動中藥材、馬鈴薯等特色産業發展,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2025年,定西市渭源縣持續深化交通運營服務升級,以更優的運輸環境賦能鄉村振興。紮實開展出租和公交不規範運營專項整治,新開通峽城至臨洮、麻家集至臨洮等3條比鄰城鄉公交線路,更新審批渭源至北寨等3條城鄉公交線路,進一步織密城鄉客運網絡;新規劃增設10個村級便民快遞網點,三季度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4065.64萬元,同比增長23.79%,客貨郵融合發展效能持續釋放。交通與産業的深度融合,不僅讓群眾的出行更有幸福感,更讓鄉村産業發展更有底氣,為渭源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
交通鋪就康莊道,砥礪奮進啟新程。“十四五”期間,定西市渭源縣以交通建設的硬支撐,築牢了縣域發展的硬底盤,用一條條通途大道書寫了民生改善、産業振興、城鄉融合的精彩答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定西市渭源縣將繼續秉持交通先行理念,持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提升管護運營水準,讓交通紅利更好惠及全縣人民,為譜寫渭源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提供更加堅實的交通保障。(文/圖 劉峰 馬富平 朱會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