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從四個故事 看五年嬗變——“十四五”時期洞口市民的幸福片段
2025-11-21 10:39:31來源:邵陽日報編輯:尹紅燕責編:尹紅燕

在文體設施上玩耍的孩子們。 曾廣茶 攝 

楊輝多(左一)正在直播。 肖海波 攝 

洞口縣城一角。 曾廣茶 攝 

洞口縣城小區。 曾廣茶 攝 

慧創集團董事長鄧倩(圖中)到車間檢查。 

慧創電子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滕治中 攝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洞口平溪江,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煥然一新的城市圖景。在江中的伏龍洲和廻龍洲,晨練的居民絡繹不絕;整潔的街道上,新能源環衛車安靜駛過……這一切,無聲卻有力地訴説著洞口五年來的嬗變。

  五年來,這座湘西南小城完成了令人矚目的華麗蛻變:地區生産總值從204.99億元攀升至243.11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006元提高至26190元,二、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從67.4%提升至80.5%。

  更令人欣喜的是,洞口縣上下合力推進“三區一中心”建設,呈現出政治清明、政通人和、百業俱興、社會安定的嶄新局面:2021年度3項、2022年度6項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表彰;先後獲評全省安全生産先進縣、信訪工作示範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繼續保持全省“平安縣”稱號;“洞口愛心媽媽”志願服務、“戶幫戶”緊急避險機制、“家長志願者監廚幫廚”等工作經驗被中央、省、市廣泛推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縣創新推出的積分換項目“六零”工作法被收錄進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和《內參選編》,得到省委書記沈曉明批示肯定和省長毛偉明點讚。

  現在,讓我們跟隨4位普通人的故事,一同感受“十四五”時期洞口的脈動。

  左美容的“人情減負”記:

         從“講面子”到“重情誼”

  11月6日,洞口縣江口鎮畔上村村民左美容坐在灑滿陽光的庭院裏,手中的茶氤氳著暖意。談及這些年的變化,她感慨萬千。“記得2015年父親去世,我們姊妹幾個硬是撐了6天的喪事,花了7萬多塊。”話語間,往事浮現,那時被“人情債”和舊俗裹挾的無奈,仍刻在她略顯疲憊的臉上。

  “誰家不請樂隊、不擺流水席,背後就會被指指點點,説子女不孝。”左美容回憶,當年為父親操辦喪事,依照習俗請了樂隊、道士、抬棺人,連續6夜守靈,流水席不停,“喪事辦完,心裏空落落的。”那種被傳統習俗“綁架”的無力感,她記憶猶新。

  2022年春天一個下著細雨的午後,村幹部和紅白理事會成員登門,帶來了一份《文明治喪服務指南》,詳細講解縣裏新推出的喪事簡辦“三個3”改革——喪事不超過3人主事、治喪不超過3晚、總開銷不超過3萬元。“聽完,我既期待又忐忑。”左美容説,“改變千年舊俗,不是件容易事。”

  新風氣的形成,需要示範和引導。村裏從黨員家庭率先突破,紅白理事會挨家挨戶做工作;大喇叭響起移風易俗的快板;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庭院座談”……最讓村民服氣的是,每場白事的花銷張榜公佈,接受大家監督。“看到鄰居簡辦喪事沒被議論,反而受尊重,我才慢慢放了心。”左美容説。

  2023年秋天,左美容的母親不幸離世。這一次,左美容鼓起勇氣選擇了遵循新規。讓她意想不到的是,整個喪事辦理得格外順利。村幹部第一時間上門弔唁,幫助協調各項事宜;紅白理事會派出3名成員全程參與,統一操辦標準;鄰裡鄉親主動前來幫忙,少了以往的攀比之風。

  “3天時間,花了不到3萬,卻感覺比上次7天的喪事更顯真情。”左美容説這話時,眼角泛著對母親思念的淚光,但嘴角卻帶著釋然的微笑,“沒有了鑼鼓喧天的形式主義,親友們反而能靜下心來,好好追憶母親的生平,這才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告慰。”

  孝,貴在厚養,而非厚葬。洞口縣推行的喪事簡辦“三個3”改革,厚植了“真孝”土壤,成效顯著。今年10月29日至30日,洞口縣委書記吳韜在中國文明鄉風大會“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分會場介紹,推行新政以來,該縣已節儉辦理喪事14451起,累計節約開支4.3億元。該縣相關經驗入選全國文明實踐精品項目及移風易俗優秀案例,並被編入《湖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彙編》。

  與此同時,洞口縣注重發揮榜樣帶動作用,持續開展“身邊好人”選樹,打造“好人工作室”品牌。石江鎮通過“講述石江故事,弘揚好人精神”活動傳播21個正能量故事,涌現出“中國好人”廖振飛、“邵陽好人”袁娟等先進典型;毓蘭鎮鳳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獲評省級示範站;《洞口,一座紅軍墓,四代守護人》,榮獲省優秀社科普及作品。這些點滴努力,共同繪就了洞口縣鄉風文明的溫暖畫卷。

  如今的洞口鄉村,文明理念漸入人心。正如左美容所説:“負擔輕了,情誼卻重了。這才是我們嚮往的好日子。”

  楊輝多的“電商逆襲”路:

  從“守園人”到“電商達人”

  夜幕初垂,洞口縣雪峰街道大田村大田愛鑫家庭農場的直播間裏已燈火通明。“各位網友看過來,我們的雪峰蜜橘皮薄肉嫩,汁水飽滿!”11月7日晚,“90後”新農人楊輝多對著鏡頭,熱情地展示著剛採摘的橘子,“現在下單,明天就能品嘗到從枝頭直達餐桌的新鮮!”

  誰曾想到,4年前,楊輝多還為家裏種植的8公頃雪峰蜜橘的銷路發愁。“那時,橘子大多,只能賣給罐頭廠,收購價每斤才3角8分。就算加上政府補貼,一斤也賣不到6角錢。”談起往事,楊輝多感慨萬千。當年,她帶著孩子回鄉探親,看到父母辛苦種出的優質蜜橘賣不上價,就毅然決定留下接手果園,立志要為好果子謀個好出路。

  轉變始於線上開拓。楊輝多嘗試通過朋友圈、抖音短視頻推銷,慢慢打開了零售市場,蜜橘的售賣價提升到6元/公斤。2023年,洞口縣人社局組織免費創業培訓,她積極報名。“7天的學習讓我開了竅。第一次直播我緊張得手抖,只成交了幾單。但是,縣裏後續又組織了3次培訓,老師手把手教拍攝、教表達,讓我有了底氣。”楊輝多坦言。

  漸漸地,楊輝多的直播間越來越熱鬧。隨後,果園新增了品種。以前只有雪峰蜜橘,現在有紅桃、黃桃、白桃、蟠桃、早白桃、金鳳凰桃、油桃、清脆梨、西瓜等。她還創新推出“採摘園”模式,通過線上引流,讓消費者線下採摘,體驗當“農場主”的樂趣。“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位深圳的顧客來洞口出差,專門導航來我們果園採摘。”説到這裡,楊輝多露出自豪的笑容。

  線上銷售節節攀升,微店、抖店相繼開設。“旺季,甘蔗月銷售額約四五萬元,蜜橘月銷售額可達七八萬元。”更讓她高興的是,在縣農業農村局對接下,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來到農場指導“橘園套種花生”新模式。“花生固氮肥土,還不影響柑橘生長。每畝綜合增收超過2500元。果園綜合效益提升40%!”楊輝多笑著説,“父母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如今,她的農場不僅線上銷售穩步增長,還帶動了周邊十幾戶村民就業。站在纍纍碩果的橘園中,楊輝多眺望遠方的雪峰山,眼中滿是希望。

  楊輝多的創業故事,只是洞口縣農業現代化逐步發展的一個縮影。“十四五”期間,該縣以“三個全域示範縣”建設為牽引,持續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以“雪峰蜜橘”為引領的特色農業成效顯著,通過文化推廣季等活動打響了品牌。其中,“1973”雪峰蜜橘最高達40元/公斤,不僅進入紅星大市場、盒馬等商超,更實現“入港進疆赴俄”,綜合産值超18億元。

  在此基礎上,洞口縣紮實推進糧食、生豬等五大農業産業鏈建設,打造“雪峰”系列區域公用品牌。糧食播種面積與總産量穩居全市前列,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約4萬公頃,獲多項省級以上表彰。此外,洞口縣獲評“國家花生産業技術體系邵陽綜合試驗站示範縣”;總投資62億元的山門灌區工程,已完成勘測設計合同簽訂,現代農業發展根基不斷夯實。

  楊燕的“城市美容”夢:

  從“環衛工人”到“環衛工程師”

  清晨5時30分,洞口縣城還在薄霧中靜靜沉睡。36歲的楊燕就已坐進新能源清掃車駕駛室,開啟新的一天。車窗外,剛剛完成“白改黑”的馬路平整如鏡,路旁的伏龍洲公園綠意盎然。

  “平時,我們就通過電子屏和後視鏡來觀察路面是不是清掃乾淨了……”她邊説邊轉動方向盤,語氣輕快,“三年前,我還是‘掃把一族’,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現在,我開著智慧設備,大家都叫我‘環衛工程師'了!”她的眼睛裏,滿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與自豪。

  2022年,33歲的楊燕從月溪鎮老家帶著3個孩子隨丈夫來到洞口縣城。“丈夫開計程車。我想分擔家庭負擔,但學歷不高,又要照顧孩子,便選擇做環衛工。”她坦言,“當時,有朋友覺得年輕人幹這行‘不體面’。但我看中工作時間靈活,能兼顧接送孩子。”

  2023年,洞口縣引進智慧製造企業紐恩馳(湖南)環境産業有限公司,推動環衛作業從“人力清掃”向“人機協作”轉型。該公司接手洞口城區環衛保潔服務後,從原有工人中篩選像楊燕這樣年輕、熱愛行業的人員進行培訓。

  “一開始,我看到這麼多按鈕也發怵。後來,我發現有一鍵作業功能,就像開‘智慧汽車’!”她白天跟師傅學,晚上自己琢磨。不到一個月,她就成了操作好手。如今,她不僅是機掃組組長,還帶了十多個徒弟。最讓她得意的是,她能駕馭公司各種新産品。

  “這個是‘小蜜蜂’——寬度不足1米的窄體車,在公園石墩間靈活穿梭,就像給城市‘繡花’!我們公司還有無人駕駛清掃車,具備自動停站、識別紅綠燈等功能,已在長沙湘江新區、北京清華科技園等地投入運營。”楊燕説。

  工作方式變了,生活節奏也更從容。如今楊燕的工作時間分早晚兩班,早班每天淩晨5時30分到9時上崗。“現在開車作業,勞動強度小了不少。”下班後,她喜歡帶著3個孩子到伏龍洲公園散步,“看著孩子們在這麼美的環境裏玩耍,我就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楊燕的“職業升級”背後,是一座城的溫暖蝶變。五年來,洞口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質感。該縣堅持就業優先,推動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五年來,該縣新增城鎮就業近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6萬人;完成111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建保障性住房192套。

  五年來,洞口縣城鄉面貌得到改善。該縣堅持城鄉統籌,同步推進文明、衛生、森林城市建設。出臺自建房風貌管控圖冊,規範鄉村建設。城區人民大會場、沿江路等煥然一新;黃高公路、洞口三橋、洞口大道等“斷頭路”打通;城區道路“白改黑”,出行更便捷;智慧化停車場基本建成;洞口四橋等項目預計年內完工;洞口大道路網及高鐵新城建設加快推進。此外,濱江公園投用,伏龍洲、廻龍洲公園更加美麗。縣城空氣品質從2021年全省第42位,躍升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第7位。

  從“一把掃帚”到“智慧駕駛”,從“環衛工”到“工程師”,楊燕的經歷印證著:當城市發展注入溫度,每個平凡的崗位都能綻放光彩。

  鄧倩的“直通車”體驗:

  從“跑斷腿”到“點對點”服務

  “5月30日提交申請,6月6日執照就到手了!這速度,過去哪敢想?”談起在洞口縣的創業經歷,慧創集團董事長鄧倩笑聲爽朗。去年,她的企業引進下游配套公司,她再次走了趟縣裏開通的“政企直通車”,結果一週內所有手續辦結,讓她連稱“意想不到”。

  “多年前辦這事,沒一兩個月跑不下來,許多環節都得親力親為。最近這五年好了,‘一件事一次辦’,還有專人幫辦,效率非常高。”這位在商海耕耘多年的女企業家坦言,是家鄉的“速度”與“溫度”,讓她下定了回歸的決心。

  鄧倩是洞口縣月溪鎮人,早年在廣東東莞打拼,創立了電子企業。事業有成後,她始終心繫故土,陸續返鄉投資創辦了慧創電子、慧創工業園等多個項目。2023年,她感受到洞口縣委、縣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滿滿誠意和紮實舉措,做出重要決定:將集團總部從東莞遷回洞口。

  最初讓鄧倩感到“被重視”的,是洞口縣設立的“企業家日”活動。每月23日,由縣委書記、縣長等縣領導輪值主持,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現場“答題”。在一次活動中,鄧倩直言園區手機信號弱。“沒想到第二天,通訊公司就上門走訪,很快就解決了問題。”她感慨,這種“説了不白説、問了有回應”的機制,讓企業家倍感暖心。

  今年,慧創電子在申報“兩重兩新”項目時遇到流程不熟的難題。洞口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了解後,立即安排專人提供全程代辦服務,一天之內就走完了審批流程。“他們提供的是‘媽媽式服務’,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總想著還能為企業做點什麼,這份心意最讓人感動。”鄧倩動情地説。

  政府的貼心服務,換來了企業的奮力“奔跑”。2023年總部回遷後,慧創集團投入數千萬元建設新廠房、自動化産線和研發中心,産能較2020年提升3倍以上,産品領域也從傳統消費電子拓展至新能源、AI伺服器、光伏逆變器等前沿賽道,更成功開拓海外市場,開啟了國際化步伐。

  “我們回來,也帶動了多家下游企業落戶洞口。它們現在也在申請成為高新企業、規上企業,真正在這裡紮下了根。”鄧倩説,這種“引進一個、帶動一串”的集群效應,正是洞口縣以“鏈式思維”培育産業的成果。

  五年來,洞口縣以“五好”園區建設為統領,産業能級持續提升。創新開通“政企直通車”,建立“四長”會商機制,精準破解企業難題:“政網直通車”高效收集民意,輿情處置回復率100%;“政民直通車”整合多元調解機制,有效化解基層矛盾。自2022年以來,該縣信訪工作持續穩居省市前列,連續兩年獲評全省信訪工作示範縣。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洞口縣推出的相關舉措成效顯著,並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介。2025年,該縣招商引資綜合得分位列全市A類地區第一。企業培育也結出碩果,5家企業成功掛牌區域股權市場科創專板,紐恩馳成為全市第三家整車製造企業。數控機床産業探索出特色招商機制,一次推介會吸引近500家企業參與。

  從“單打獨鬥”到“鏈式發展”,從“人工操作”到“智慧智造”,洞口的沃土上,正涌現出更多像鄧倩一樣的企業家。他們與家鄉雙向奔赴,彼此賦能。

  後 記

  傍晚時分,雪峰山如同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平溪江畔,左美容的農家樂飄出陣陣飯菜香。百畝雪峰柑橘園裏,楊輝多正在準備晚上的直播。街道上,楊燕駕駛的清掃車正在進行最後的保潔。工業園區內,企業家們正在為新項目忙碌……

  這些普通人的故事,匯聚成洞口縣五年發展的生動縮影。從鄉風文明到産業發展,從城鄉煥新到服務升級,洞口的每一個進步,都體現在普通人的生活變遷中。“讓發展更有溫度,讓民生更有質感。”這是洞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守的承諾。五年來,這座湘西南小城用實幹和擔當,書寫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洞口人民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雪峰山作證,平溪江為憑,這座小城的蛻變故事,還在繼續書寫……(蔣易薇 蘭紹華 肖海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