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70年 · 印記(3) | 辦一張“識字兩千的人能讀懂”的報紙
2023-02-14 11:22:15來源:阿壩新聞網編輯:鄧超責編:何劍嶺

(轉載)阿壩70年 · 印記(3) | 辦一張“識字兩千的人能讀懂”的報紙

(轉載)阿壩70年 · 印記(3) | 辦一張“識字兩千的人能讀懂”的報紙

  曾經以來,1953年1月1日面世的《岷江報》創刊號一直是人們爭相傳閱和珍藏的報紙,原因不僅因為“創刊”,更重要的是當期刊載的重大新聞。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當期報紙頭條發佈的就是這一歷史性事件。

(轉載)阿壩70年 · 印記(3) | 辦一張“識字兩千的人能讀懂”的報紙

  事實上,關於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成立時間更精確的記載同時也在這條新聞中:“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1952年)12月29日勝利閉幕”。

  為什麼創刊號剛好記錄到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正所謂應運而生,《岷江報》正是因為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工作需要而創辦的。

  “四川省藏族地區(原茂縣專區)業已實現民族區域自治,今後民族工作即將進一步展開,為了適應整個工作需要,我區決定創辦報紙一種,定名岷江報”,同一版面刊登的區政府《通知》説明瞭辦報的初心和使命,“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必須負責協助各地郵局做好發行工作……”

  這裡有必要簡略交代我州成立及發展時間軸:1950年2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縣專區專員公署接管原第十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53年1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在茂縣成立;1955年12月改為阿壩藏族自治州(州府駐刷經寺,1958年遷馬爾康);1987年7月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轉載)阿壩70年 · 印記(3) | 辦一張“識字兩千的人能讀懂”的報紙

  與自治州同行,《岷江報》也歷經幾次更名:

  1953年1月1日,《岷江報》正式創刊,同年6月10日,《岷江報》藏文版也正式出刊;1955年5月1日,《岷江報》改為《岷江日報》;1961年3月18日,《岷江日報》改回《岷江報》;1968年10月19日,《岷江報》更名為《岷山報》;1981年1月1日,《岷山報》更名為《阿壩報》;1999年7月1日,《阿壩報》更名為《阿壩日報》。

  但無論如何更名,這份報紙的初心始終如一,那就是以全州廣大幹部群眾為讀者對象提供服務,為自治州的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

  “我們這個報紙,要盡力做到通俗淺顯,使認識兩千字以內的人就能讀懂,不識字的人也能一聽就明白”,基於解放初期本地識字人稀缺的現實,本期頭版刊登的創刊詞充分表達了岷江報編報人面向大眾辦報的初心,用切切實實的行動來為讀者閱讀創造條件。新生的自治區一切百廢待興,交通不便,郵遞還在布網中,報紙到達讀者手中一定不容易,因此創刊詞言辭懇切地希望“各地多多組織讀報組,這樣,有一個識字的人,就可以讀給十個人聽,群眾經常讀報,就能提高覺悟,改進工作。”

(轉載)阿壩70年 · 印記(3) | 辦一張“識字兩千的人能讀懂”的報紙

  從一張小報到運營3張獨立刊號報紙、2個新聞網站以及眾多新媒體平臺,阿壩日報報業發展到今天,牢牢保持著辦報的初心和使命。泛黃的是紙張,不變的是初心。閱讀舊報,回望來路,我們深深體會到,正是因為始終如一地遵循著辦報目的和辦報人的初心,才使它一直得到讀者的厚愛,散發著旺盛的生命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