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上午,2023(癸卯)年華夏中醫始祖岐伯拜謁典禮在綿陽市鹽亭縣岐伯鎮龍潭民俗文化旅遊風景區舉行。活動由鹽亭縣人民政府和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共同主辦,以“弘揚岐伯文化·建設健康中國”為主題,拜謁“華夏中醫始祖”,傳承弘揚岐伯文化。
活動現場 攝影 王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李大寧,四川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巡視員、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會長楊正春,中國中藥協會檢測認證專委會秘書長鄧彬,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秘書長助理兼合作發展處主任王學章,綿陽市政協副主席許小君,綿陽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李曉林,鹽亭縣委副書記、縣長盧昊,鹽亭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蒲浪濤,鹽亭縣政協主席衡洪志等領導,全國各地中醫藥行業的專家學者、知名中醫藥企業代表一道出席拜謁典禮。綿陽市中醫藥學會會長沈其霖擔任典禮主拜人。
活動現場 攝影 王平
上午9時30分,祭樂奏起,全場肅立,沈其霖宣佈2023(癸卯)年華夏中醫始祖岐伯拜謁典禮正式開始,現場響起隆隆的禮炮聲和祭祀鼓樂。伴隨著恢宏、莊嚴的音樂,嘉賓代表依次走向祭臺,敬獻花籃、敬獻貢品(三牲、藥材和五穀雜糧)、凈手上香。“遠古洪荒,瘟疫流行;疾病傳染,涂炭生靈;岐伯出世,天降藥神……”由李大寧恭讀祭文,現場全體人員面向岐伯像三鞠躬行施拜禮,全場氣氛莊嚴肅穆。
活動現場 攝影 王平
緊接著,四龍告祭,水龍、桃子龍、蠶龍、藥龍依次登臺表演。水龍、桃子龍、蠶龍已被批准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水龍是鹽亭民間古今流傳的龍舞之一,耍水龍又叫趕旱魃,由古老的祈雨民俗活動演化而來,意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桃子龍是産生並流傳于鹽亭地區一種獨特的龍舞,九名舞龍者相互獨立,舞起來好似一條活靈活現的龍,因其造型獨特,每一節龍身形似蟠桃,多用於喜慶、壽誕場合。蠶龍的由來可以追溯到黃帝元妃嫘祖種桑養蠶時期,古西陵(今鹽亭縣域)的先民們在長期的種桑、養蠶、抽絲、編絹、製衣的勞動中,逐漸形成世代相傳的舞蠶龍民俗。舞蠶龍是對嫘祖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人們對蠶繭豐收的期盼。藥龍周身綴滿各種草藥,實際上是對中醫始祖岐伯的祭祀。
活動現場 攝影 王平
接下來,氣勢恢宏的樂舞告祭《藥神讚》《醫祖岐伯》,表達出群眾對中醫始祖岐伯的崇拜敬仰。
拜謁典禮圓滿結束後,民俗巡遊“岐伯行鄉”又浩浩蕩蕩地上演。披戴盔甲的“武將”騎馬開道,緊隨其後的是五彩旌旗,八抬大轎裏端坐的是中醫始祖岐伯塑像,“四龍”狂舞殿後。巡遊隊伍所到之處,道路兩旁擠滿了圍觀的人群,大夥兒紛紛拿出手機拍攝。
據了解,“岐伯行鄉”源於岐伯巡迴民間,情係民眾疾苦,施醫救人。如今,這項民俗活動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承“岐伯行鄉”,對於弘揚推動中醫藥事業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並具有崇高的價值及深遠的影響。
鹽亭縣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與高等院校、中醫藥管理機構、醫院等單位合作,大力引進文化、醫藥、旅遊等方面專業人才,加大岐伯文化研究和開發力度;同時,堅持文農旅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科學規劃佈局,高品質建設萬畝中藥材産業園區,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文 沈耀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