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小天府”,山清水秀“大遂寧”。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關注生態,自覺呵護綠水青山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遂寧市公安局森警支隊緊跟改革步伐,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長江十年禁漁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扛牢責任、奮楫爭先,在織密織牢遂寧生態保護網上積極實踐探索,以“五抓”促“五防”,為遂寧市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抓認識提升 防思想懈怠
遂寧屬典型丘陵低山地區,現有林地面積210萬畝,森林覆蓋率29.6%,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僅有貓頭鷹、普通鵟等少量鸮類、鷹類,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屬於野生動植物資源匱乏地區;遂寧地處長江上游地區,轄區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瓊江、郪江、梓江、青崗河、蓬溪河等15條,佔全市面積的95.5%。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出於食用、販賣等目的,大肆從事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非法捕撈水産品、濫伐林木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落實好長江“十年禁捕”是遂寧森警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
遂寧公安各級森警部門堅持靠前一步、主動作為,把生態保護作為推動遂寧高品質發展的重大舉措,挖掘警種專業優勢,抓實抓細工作措施,積極履職盡責,充分發揮了森警打擊涉野生動物資源、非法捕撈水産品犯罪“尖刀”作用。
抓警務協作 防單打獨鬥
遂寧森警部門深刻領會省公安廳黨委部署“深耕善治”工作要求,加強警種協作、區域聯勤聯動,杜絕單打獨鬥、各自為戰,有效破解案偵壁壘。
加強部門協調聯動。聯合遂寧市農業農村局開發“長江大保護打擊非法捕撈”手機APP小程式並推廣使用,切實壓縮犯罪空間;服務川渝經濟圈建設,與川渝毗鄰地區簽訂《跨區域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聯動執法協作機制》,開展聯合執法,在兩法銜接、野生動物救助等方面深度合作;聯合遂寧市檢察院、市自規局制發了《關於深入開展打擊非法佔用耕地犯罪銜接工作的實施辦法》,探索、健全部門間涉耕地重大案件辦理、協調、銜接、保障等工作機制,為案件的順利辦理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抓好警種協同作戰。依託公安智慧警務平臺,針對辦理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打擊非法捕撈水産品等案件中的要點、難點問題,與市局技偵、智慧警務部門開展常態化交流研討,在數據模型建設、功能實現等方面下足功夫、獻計出力,共同研究建立打擊危害野生動物犯罪模型,形成多警種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強化隊所聯合打擊。緊盯省公安廳和省森警總隊工作安排部署,及時研究制定森林防滅火、打擊涉野涉林及非捕工作預案,強化方向指引作用,將“划槳人”轉變為“掌舵人”,緊密各縣(市、區)公安(分)局森警大隊和派出所的捆綁銜接,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共同研討案件辦理工作進程及疑難問題,讓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反饋發揮共同作用,實現良性互動。
抓線索核查 防不了了之
遂寧森警部門主動破解野生動物犯罪、非法捕撈水産品犯罪線索發現難的問題,建立內部、外部兩張網,積極拓寬線索渠道。
在外部,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強化與基層群眾、護林員的聯繫和宣傳。開展生態宣傳進校園、進鄉鎮活動,發放宣傳單,進一步激發群眾提升生態保護意識,發動群眾積極檢舉,形成群眾積極舉報、公安機關迅速跟進、部門間配合默契、案件順利偵破的工作新格局;強化與林業、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勤聯動,聯合主管部門全面清查全市經營野生動物市場,檢查養殖場、農貿市場,檢查飯店等餐飲業,排查可疑車輛;聯合巡護重點森林公園、寺廟、林區加油站等重點部位,制止野外用火行為,排除隱患,切實提升執法威懾力、打擊力。
在內部,根據“職業化獵捕、持槍打鳥、濫伐林木、非法捕撈”案件要素特徵,按季節特點重點分析研判各類犯罪規律特點,採取“人防+技防”的工作方式,將專項行動與緝槍治爆捆綁推進,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在情報分析、形勢研判、線索摸排的基礎上,加強與網安、技偵、情指等警種溝通協作,確定了“小案突數量、大案提質效”的辦案原則,精心經營線索,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跟蹤問效,確保線索在案偵工作中發揮最大效力。
抓偵查打擊 防猖獗勢頭
近三年來,遂寧森警部門以深入開展“磐石”“崑崙”“新篇”“生態保護”等專項行動為抓手,充分利用市縣一體化作戰機制,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犯罪,打擊非法佔用耕地、盜伐、濫伐林木資源犯罪,打擊非法捕撈水産品犯罪,保障相關政策順利實施。共破刑事案件313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462人。
2021年11月,遂寧市河東新區公安分局接群眾反映“近期有人在涪江流域傘峰村段電捕撈魚”線索後,立即開展深入細緻的偵查調查工作,迅速偵破部督“吳某豐等人非法捕撈水産品案”,現場擋獲電魚犯罪嫌疑人1名,現場查獲漁船、電漁網、電瓶及紅鰭鲌18條、鯉魚62條、鯽魚10條,共計150余斤野生魚。該兩起案件均獲批部督案件,案件的成功偵破強力地震懾了涉非法捕撈、涉野生動物犯罪,有力地保護了遂寧水域生態和野生動物資源安全,維護社會面長治久安。(文 沐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