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百花川派盆景基地 本報資料圖片
編者按
本月20日, 2024成都世園會會徽、吉祥物、會花正式在京發佈,意味著世園會籌備工作進入了關鍵攻堅階段。成都籌備世園會兩年來,帶動了成都花卉園藝産業的巨大變化——成都花卉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花卉出口創新高;花卉栽培、種植技術大幅提升;花卉園藝産業的發展,也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對此,本報將深入各花卉園林企業、花卉苗木市場,進行調查式縱深報道。
面向世界
打響成都花木品牌
近幾日,成都市圍繞花木産業舉辦的活動絡繹不絕,既體現了成都各界迎接世園會的熱情,也是成都市花木産業蓬勃發展的直觀反映。
當前正在舉行的成都花展上,由各種花卉植物和花卉雕塑構成的花境景觀,讓遊人目不暇接。其間,具備成都本土優勢的一些花木品種特別亮眼,如木芙蓉、紫薇,以及名聲在外的花木編藝、川派盆景等 “花木藝術品”。這些已經打響“成都造”品牌的花木産品來自哪?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在郫都區的木芙蓉新品種繁育基地,絢爛多彩的芙蓉花正在秋日的陽光下綻放,“錦繡紫”“百日華彩”……這些由成都市植物園自主研發的木芙蓉新品種,在這裡進行種苗繁育。
近年來,成都本土花卉育種研發實力進一步提升。作為成都的“市花”,芙蓉花的種子多次乘太空飛船進行太空育種。通過多年選育,成都市植物園共有7個木芙蓉品種獲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物權、2個品種獲得四川省林木良種證。同時,成果推廣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運用“科研單位+公司+基地”的模式,在郫都區帶動建立木芙蓉新品種繁育基地200畝,繁育種苗50000株,進一步壯大了芙蓉種苗産業。
在溫江區壽安鎮天星村,花木編藝産品也進入一年中的銷售旺季。“像這種用紅花紫薇製作的‘花瓶’,每天都會拉走好幾車。”天星村編藝合作社理事長劉紀東告訴記者,銷路最好的一般是兩三年生的“花瓶”,價格在兩到三千元左右。
劉紀東介紹,壽安鎮與四川農大、成都市農林學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著力開展新品種選材的研發,擴大編藝選材20余種,研發植物編藝産品120余類、5萬餘件,並申報註冊30種編藝商標,打造形成天星編藝品牌形象,獲得了全新的市場影響力和廣泛認可。“現在在國內市場,一説到編藝,成都溫江肯定是首屈一指。”劉紀東自豪地説。
緊跟潮流
打通流通環節走向市場
今年,將是成都市持續第5年舉辦“花開蓉城 苗薈未來”花卉苗木供需交流會。供需交流會搭建專業性的交流平臺,將花卉苗木産業供應方、設計方、採購方聚集在一起,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建立起長期合作機制。
除了政府搭臺,花木業的從業者們也在挖空心思想著如何走向市場。其中不乏拍攝短視頻、借助直播平臺等緊跟時代潮流的方式。以其中的代表性人物馬縛鵬為例,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直播,每晚可銷售微盆景上萬元。今年,馬縛鵬還在溫江萬春建立了微盆景集散中心,“微盆景可以通過電商走進千家萬戶,但現階段微盆景的電商銷售在團隊運營、物流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微盆景集散中心將為小微盆景生産者提供載體平臺,助力小微盆景産業發展。” 馬縛鵬説。
打通出口瓶頸,成都花木已經搭上中歐班列走出國門。每年11月底開始,曾惠瓊便開始組織工人收割、加工銀柳。“售賣銀柳很考驗時效性,我們從收割到打包完所有的貨,需要50多天,就為了趕國外的聖誕節和國內的春節。”曾惠瓊説道。這段時間,從事銀柳種植、出口的曾惠瓊穿梭在崇州、大邑等地的基地上,田間的銀柳正在冒出毛茸茸的小芽,曾惠瓊仔細檢查銀柳的生長情況,與工人們討論今年的銀柳收割時間。“我們的銀柳在美國、歐洲、東南亞都有市場,其中歐洲市場佔比最大。每年我們對外銷售量大概在100個櫃左右,也就是約2000萬支。預計今年訂單量還會加大。”曾惠瓊告訴記者,銀柳在歐洲人心目中是很好的裝飾性植物,而且性價比最高。
“成都花木(農産品)進出口園區已在溫江建成,將打通成都花木進出口的堵點。”成都三聯花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花木(農産品)進出口園區投運後,其具備的跨境産品檢驗、一體通關服務、智慧冷鏈中轉等功能,將為成都花木進出口提供全流程服務。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