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成都傳媒集團與邛崍市攜手打造,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揭幕 “文創+”留住鄉愁 打造文旅融合新場景
熊貓週末野趣營地
讓城市生活美學在鄉村有新表達!9月26日,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正式揭幕。當天,“崍鄉野·醉桑園”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開業暨項目推介會在邛崍市桑園鎮舉行。
據悉,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成都新聞國旅攜手邛崍市桑園鎮人民政府,成立邛崍桑園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將以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項目為基底,以“文創+”為主引擎,發揮項目的樣板效應,打造成都市文旅融合發展“現象級IP”;發揮項目磁吸帶動效應,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加速推進各類新消費場景孵化,構建農商文旅體産業融合生態圈,打造文旅産業示範標杆、産業融合示範標杆、鄉村振興示範標杆。
傳媒賦能
城市生活美學在鄉村有新表達
活動現場,熊貓週末野趣營地上一派豐收景象,匯聚“桑園醉”系列文創産品和邛酒、邛茶等邛崍特色農産品的農創市集,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嘉賓駐足品味。在戶外露營風的帳篷區,人們賞秋日風物、聞丹桂秋香,以山川田園為景,盡情感受川西林盤獨特的鄉野趣味。
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項目共四期,規劃面積約1475畝。目前,已呈現一期濱河精品民宿示範區,並率先上演“桑園大型原創古風劇本殺”,就地取材呈現農創源野集市、鄉野農家餐食,並實地開設農耕文化研學課堂等。在一系列的沉浸式體驗和場景化互動中,滿足人們對鄉野休閒生活方式嚮往的需求,成為成都及周邊市民的假期新去處、打卡新地標;更將以創新模式提檔鄉村産業發展,為成都的鄉村振興實踐貢獻新樣板。
據介紹,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成都新聞國旅與桑園鎮人民政府攜手打造的桑園謝家壩子民宿集群項目,是成都傳媒集團發揮傳媒引領力、資源整合力和項目策劃力,推進成都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的重點項目。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項目引進頭部文旅品牌,整合傳媒集團所屬成都文交所、成都商報行銷策劃有限公司、成都兒童團、網絡文學公司八角沃克等優質資源,開啟城市生活美學在鄉村的創新探索,傾力建設成為高品質的鄉村旅遊度假目的地。
“我們不僅僅是做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旅遊,更多的是結合當地民居風貌進行改造升級,保留當地傳統文化,和自然風光進行最好地融合。”成都新聞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邛崍桑園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天楊告訴記者,該項目把當地村民、村集體和當地企業整合起來,帶動一二三産業全面發展。將打造全新的休閒生活方式,讓各地遊客到這裡後都能看山望水體驗鄉愁。同時,也通過各類消費場景的打造,讓城市生活美學在鄉村有了新表達,提升在地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建成開業,將進一步豐富邛崍精品民宿、研學旅遊、文創空間等業態佈局,打造城市生活美學在鄉村的全新表達;也將有效盤活農村閒置資産,加速譜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篇章,為邛崍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成都新聞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現場發佈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項目機會清單。以此為契機,深挖龍門山—邛崍山脈生態本底資源和文化特色,搭建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産業平臺,並將以文旅融合發展推進打造成都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新IP新場景新業態,傾力建設成為高品質鄉村旅遊度假目的地。
三輪簽約
産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事實上,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的打造,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村民生活帶來了深刻改變。
“這個項目在我們這裡落地後,不僅村裏環境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新提升,村民素質也越來越高,還帶動了農産品銷售,村民收入增加,不少閒置房屋也都盤活了。”項目所在地、張壩社區黨總支書記謝剛華向記者説起村裏的改變,笑得合不攏嘴。
謝剛華告訴記者,謝家壩子精品民宿將為當地村民帶來數百個就業崗位,目前項目一期開業,已經有20名村民在此就業。“以前村民們大多都選擇在外務工,聽説村裏辦起了民宿項目,不少村民都選擇回到家鄉,把閒置的房屋拿出來參與到項目中,自己也就在家門口工作。”
記者了解到,“謝家壩子”民宿均是由當地舊農房改造,張壩社區以佔比30%的比例入股該項目,每年依照村民提供的宅基地面積進行分紅。桑園鎮張壩社區村民謝正舉告訴記者,他將家中閒置的400多平方米的房屋參與到民宿項目中進行改造升級,年底分紅預計有16000元左右。“加上我現在在民宿項目當保安,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下來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離家又近,給我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幸福感。”謝正舉説。
26日的活動現場還進行了傳媒賦能鄉村振興聯動運營戰略合作、知名文旅企業招商合作、桑園文旅項目招商合作三輪簽約儀式。各方將攜手以一期濱河精品民宿示範區為運營藍本,汲取國內優秀文旅項目經驗,通過整合行銷佈局鄉村新經濟的産業融合發展,共同為邛崍“農業+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下一步,謝家壩子精品民宿集群將打造精品文創度假區、田園遊居精品民宿和山地休閒度假區,規劃精品民宿、研學遊學、文創空間、養心休閒等業態,發揮文旅品牌聚合效應,將項目全域打造成為全國知名民宿集群度假品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柯雨 攝影 李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