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茶事不歇。立秋之後,天氣轉涼,茶樹也開始進入休眠期,茶園管護也陸續進入黃金時期。
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白葉一號茶園基地
10月13日,在青川縣沙州鎮青坪村白葉一號茶園基地,抬眼望去,只見青山疊翠、滿目蔥蘢。茶樹錯落之間,10幾名工人在有條不紊地除草、補苗、澆水、培土……精心的管護,只為提升來年春茶品質和産量。
村民在茶園除草
石愛青今年46歲,是沙州鎮江邊村村民,自基地建立以來,她每年都會到基地務工。看著眼前這片茶山,石愛青心懷感恩,對於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掙到錢,她表示非常滿意:“我們之前在這裡採茶,一天要掙100多元,採了20多天,掙了2000多元。現在在這裡給茶園補苗、除草,每天也能拿到80元。”
“秋天除好草、施足肥,把茶園管理好,茶樹在接下來的秋冬休眠中才能吸收足夠的養分,來年才能長得更好。”強錫香是村裏的茶園承包大戶,通過“返租倒包”模式承包了村裏200畝茶園。這段時間,她每天都要到茶園為管護工作忙碌著。
“2021年承包的茶園,前五年有補貼,還有各級專家經常到茶園替我們把脈問診,今年共采收4000多斤鮮葉,銷售額達70余萬元,這完全超出了我的預計。”強錫香高興地説道,“今後,我將更加精心照料這片茶園,讓它為自己、為村民帶來更大的效益。”
“截至目前,沙州鎮已建成茶葉基地9000余畝,其中,白茶基地1486畝。”沙州鎮黨委副書記王波介紹,今年,全鎮銷售鮮葉35000斤左右,帶動周邊群眾務工2000余人次,發放勞務費500余萬元。這段時間,之前採摘的工人化身管護工人,在茶園除草、補苗,預計2024年全鎮可採摘38000斤鮮葉。
據了解,沙州鎮創新的“返租倒包”和數字化茶園管理模式,使茶園實現科學管護、標準採摘,最終把茶葉變産品,讓葉子變“金子”,帶動全鎮1200余茶農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近年來,青川縣堅持以“白葉一號”為引領,全力推進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目前,全縣共建成“白葉一號”標準化種植基地7075.5畝。接下來,青川縣將持續推進茶園管護、茶葉加工、産品銷售等全産業鏈發展,努力實現“青川白茶”年産值達4.2億元以上,讓“一片葉子”在青川大地續寫新傳奇。(文/圖 曹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