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總決賽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洪江攝
人民網廣元市10月27日電(記者王洪江)倚靠劍門關,臨風聽鄉潮。10月26日晚,四川省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總決賽暨頒獎晚會(以下簡稱“晚會”)啟幕。當晚,來自廣元市、資陽市、南充市、阿壩州等10個總決賽入圍鄉鎮進行競演,展示魅力競演大賽成果。晚會還頒出本屆競演大賽展演類大獎——金蜀道獎,並揭曉四川“十大魅力鄉鎮”“十大鄉土文化能人”“十大鄉村代言人”等獎項。
晚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沿著蜀道看鄉潮
用晚會書寫“鄉土四川抒情詩”
賡續文化基因,晚會從古蜀道出發,圍繞“四川‘鄉’當潮”,在傳統文化與當代審美的交融碰撞中,巧妙融入地域特色與鄉村新風,展現四川鄉村文化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
資陽市安岳縣石羊鎮的村民們載歌載舞,用《石鄉古韻》展現石刻匠人揮毫巴山蜀水間,創造出形象生動的石窟藝術。《盈盈陶上輕》以漢唐古典女子群舞的形式,展現陶罐上的精美圖案,將底蘊深厚的內江隆昌石燕橋鎮制陶史娓娓演繹。
從“難於上青天”到如今“天塹變通途”,人們從歷史的蜀道出發,延著無盡的鄉村詩行,行吟著蜀鄉新韻。來自阿壩州阿壩縣阿壩鎮的村民手持木棒,上下揮舞,配合腳下舞步變化,一幅藏族人修建房奮力夯土墻的畫卷徐徐展開。熱烈幸福的氣息,彰顯了今日安居樂業的蜀鄉新貌。宜賓市翠屏區思坡鎮《品味思坡》以鎮域文旅景點和“酸甜苦辣鹹”——思坡“五味”特色農産品為素材,通過本土文化能人的情景表演,將集農文旅與城鄉融合發展于一體的思坡鎮鄉鎮魅力展現于臺。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的原創歌曲《永遠豐收》以展現新時代“天府糧倉”的新風貌為創作初心,融入説唱、電音等流行元素,描摹出景美、人美、日子美的農村風貌。
來自廣元市旺蒼縣白水鎮的《幸福鑼鼓敲起來》把煙火鄉村帶入舞臺,在鑼鼓喧天嗩吶聲聲裏,述説著川北知客文化和旺蒼特色鑼鼓。南充市蓬安縣錦屏鎮以川北民俗為基礎創作曲藝小戲《打春牛》,巧妙植入了“車燈”“蓮花落”等曲調來烘托劇情。接地氣的演唱,讓歌聲跨越山河,撥動人心。
瀘州市龍馬潭區雙加鎮的《漁家歡歌》、涼山州西昌市大興鄉的《和美大興》、甘孜州雅江縣河口鎮《騰飛的松茸之鄉》,在詩意流動中解讀千年中國的鄉村文化根性。
晚會總導演李凱介紹,晚會以簡約青春的詩意,將鄉土文化進行當代吟唱,用流動的情緒為鄉土四川寫下“抒情詩”,將深厚的四川鄉土生命體驗、文化鄉愁凝聚成歌。
晚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超98%的四川鄉村參加
一手“富腦袋”一手“鼓腰包”
晨光漫野,山起之秀,鄉土是永不褪色的心中明月。
參加競演大賽的旺蒼縣白水鎮村民尹學權介紹,節目《幸福鑼鼓敲起來》的表演者均為當地村民,“借助短視頻,競演大賽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的技藝,讓我們找到了更多的‘存在感’。”尹學權説,線下展演給村民提供了展示舞臺,“這讓我們傳承鄉土文化的勁頭更足了。”
甘孜州雅江縣河口鎮的村民金花也有同樣的感受。今年是她參加競演大賽的第三年,她明顯感覺到周圍人對參與大賽的熱情更高,“普通人也能為家鄉代言,推薦家鄉,這種感覺太棒了。”
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全省已有3055個鄉鎮參與,參與率達98.5%。大賽還吸引2297個鄉村代言人、2060個鄉土文化能人報名參賽,徵集參賽短視頻19053條,開展線下競演172場,覆蓋112.1萬人次。1548支基層文化隊伍、23220名群眾登臺亮相,秀出蜀鄉魅力。“相較于往年,今年競演大賽還和經濟緊密結合。”競演大賽組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大賽還舉辦了45場鄉村集市,吸引926家商戶參展,拉動文旅消費6969.8萬元。
晚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大流量”變“正能量”
打造四川鄉村文化振興新場景
從農時節氣到青山綠水,從鄉土節慶到民間藝術,從耕讀傳家到鄰裡守望。據了解,在今年的競演大賽,線上視頻精品扎堆,讓人們邂逅治愈係的鄉野慢生活。線下競演大賽,提供展示平臺,點亮獨屬蜀鄉的山野浪漫。
來自阿壩州理縣樸頭鎮的姜萬福今年憑參賽視頻《大白菜鄉當潮》脫穎而出,成為鄉村代言人。從去年落選到今年圓夢,姜萬福説,想用短視頻把家鄉的好講述給更多人。德陽市旌陽區孝感街道紅伏村新村民、鄉村規劃師曹榮平,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新村民寧遠等一批新村民也投入到鄉村文化的建設浪潮中。這些從競演大賽中走出的鄉村代言人、鄉土文化能人,走進鄉村火熱生活,把鏡頭和筆觸對準美麗鄉村,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山鄉巨變、鄉村新貌,展現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萬眾一心向未來的幸福感,催生出新的社會動力。
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讓農民在“産業旺、文化興”中站“C位”、唱主角,在“送文化”到“種文化”再到“創文化”中培養壯大鄉村文化人才隊伍,競演大賽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競演大賽還擁抱互聯網文化,讓鄉土文化從“鄉村一隅”走向網絡裏的“社會全域”,將“大流量”變成“正能量”。
四川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旨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一寶貴財富,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線上推薦和線下競演,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建設具有延續民族文脈、符合現代需求的新式鄉土文化,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新場景,讓鄉村綻放絢爛光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