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掛牌成立
2023-11-23 14:19:00來源:看度編輯:鄧超責編:馬明仁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助推城市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11月23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開幕之際,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成都市廣播電視臺正式進入版權開發與運營賽道。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強化主流媒體責任擔當

  探索“廣電版權生態”新模式

  成都是全國首個版權示範城市,近年來在版權領域銳意創新,是獨具特色的版權創新發展沃土。作為成都市主流媒體陣地之一的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積極搶抓版權産業發展新機遇,成立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是落實版權強國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也是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版權工作的使命意識、政治擔當和不斷做大做強新型主流媒體、推進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自身需求。版權中心的正式組建,將有力推動廣電內容産品的版權保護,有效維護原創作品的影像價值與歷史價值,並積極推進版權保護、活躍版權交易、促進版權價值轉化、推動中外版權交流,為助推成都版權事業、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廣電力量。

  珍貴影像

  留存城市獨特時代記憶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光影記錄歲月,城市發展變遷史中,音像資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貴价值與時代意義。1950年1月成都人民廣播電臺正式開播,1960年5月,成都電視臺作為四川省第一家電視臺建成並試播,多年來,成都臺音像資料館以保護好、利用好珍貴城市歷史資源為己任,以70餘年來全臺音頻視頻節目所積累的豐富音像資料為核心內容,並通過社會徵集、作者捐贈及購藏等方式不斷補充完善城市音像收藏體系,積極開展媒資數字化管理、智慧檢索編目、老舊音像資料修復等工作,積累新聞報道、紀錄片、專題片、音像素材以及各類影像檔案逾萬部,初步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成都音像史志”。未來,成都電視臺將以版權中心成立為契機,以服務社會為目標,突出公益性,系統整理開發這些珍貴的“城市記憶”資料,並組建成立“巴蜀口述歷史工作室”,讓館藏音像資料“活起來”,助力助推城市軟實力提升。

  版權賦能

  激活精品創作“一池春水”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以版權賦能精品創作、激活創新活力。近年來,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高度重視版權相關工作,大力實施內容攀原登峰工程,不斷提升版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自製推出多部大型原創紀錄片《世界遺産之青城山.都江堰》《蜀·風流人物之草堂杜甫》《蜀·風流人物之司馬相如》《天府文化對話世界》;創新開發《你好,成都!》聲音日曆、《這裡是成都》新聞日誌、《12345追蹤》《燃體驗》《人生·觀》《理響家》等系列融媒品牌欄節目;破圈出圈推出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天府工匠》、大型音樂文化節目《譚咏麟“定風波”詩樂共畫》、大型影視音樂劇《金沙》等精品力作,聯合製作《火鍋藝術家》《百丈關》等影視精品;《尋漆中國的法國漆匠》《“一帶一路”上的九寨情》等36個雙語精品視頻獲得海外受眾熱烈追捧,有力助推“天府文化”加快走向全球。版權事業鏗鏘有力,創作活力與創意靈感就會泉涌如潮,精品作品的背後,正是源自成都電視臺版權意識不斷加強、版權制度不斷建強下高效有力的保駕護航,隨著創作活力的不斷迸發,全臺版權作品的家底也在不斷豐厚。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技術賦能

  加強版權全鏈條保護應用

  緊跟時代技術發展步伐,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已構建起智慧媒資庫和共享新聞池,連接“度客”市級融媒體平臺,形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內容生産和傳播的閉環,以“知著AI”智慧應用平臺賦能,橫向關聯多個市級部門政務新媒體,縱向形成貫穿中央、省、市、縣及街道(鄉鎮)各層級的融媒體傳播體系,實現平臺共通、內容共享、策劃聯動。在此基礎上,數字版權産業服務平臺“斑馬中國”更是構建起創意生産、內容審核、登記確權、監測維權、傳播交易、數字資産管理等的全産業鏈生態。

  強化運營

  打造版權産業發展新引擎

  據了解,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將構建起數據服務、內容管理和內容運營三大板塊為一體的服務平臺。一方面整合“市級融媒體平臺”、臺視頻聯盟、航拍工作室等特有音視頻資源,另一方面對有價值的視音頻資料特別是有關城市記憶的珍貴影像等進行版權開發運營,推動成都城市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推進城市歷史影像資源的保護與價值開發,促進城市文化視聽內容的積累與沉澱,助力我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下一步,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將繼續深耕精品內容産品和特色資源,對全臺垂類內容、紀錄片、影視劇場、數字資産等多維度進行産品設計,通過“長+中+短”多種形態組合成産品包,進行版權內容全方位開發和運營。探索版權+宣發、版權+産品、版權+運營的多元內容生態開發,打造全方位融合生態,為成都版權産業新業態的發展和新市場空間的拓展賦能。

(轉載)邁入版權發展新賽道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今日掛牌成立

  據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相關負責人表示,“版權産業是衡量國家實力的重要標誌,對於媒體來説,版權工作也是媒體實力的重要體現。如今媒體融合發展已進入全新階段,需要全面發力,強勢推進。內容是我們的主業,我們要成為優質內容的提供商,就必須將作品向數字化、集成化、智慧化轉化,從而使好作品有更高、更直接的變現能力,進一步推動原創作品良性循環發展。臺版權中心的成立是深度開發版權資源,搭建版權內容生態,提昇平台資源和渠道整合能力,激發創新活力的戰略性部署。”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副主任李方麗表示,全球化時代,版權産業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保護創作者創作熱情與合法權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數字版權賦能城市創新發展,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版權中心的成立,也將開啟版權産業與城市同頻共振的新格局,未來可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