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並濟 四川打開消費“萬花筒”
2025-04-21 10:01:37來源:四川日報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剛柔並濟 四川打開消費“萬花筒”_fororder_d1f22ed05f44c3a4d3806c21fbf475ca

在成都市中心舉行的潮流品牌概念店青年創意文化節上,不少消費者前來打卡。

剛柔並濟 四川打開消費“萬花筒”_fororder_65d52725c2e982e23f2016c7630808dd

作為四川打造的“蜀裏安逸”消費新場景之一,成都東郊記憶涌現了一大批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4月16日,四川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公佈:1—3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03.4億元,同比增長5.2%,高於全國0.6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5%,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順利實現消費領域“開門紅”。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首要重點任務。在剛剛過去的3個月,四川“剛柔並濟”抓消費,抓出了穩的態勢。

  剛性拉動

  牽住商品消費這個“牛鼻子”,加力擴圍以舊換新

  1月20日早上8點,四川省數碼産品購新補貼申領通道開放,僅僅58秒鐘後,全省便開出第一筆購機訂單——剛剛開年,四川消費品以舊換新就“火力全開”:汽車、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等産品領域密集發佈補貼接續政策,確保消費品以舊換新“不熄火”、不斷檔。

  “商品消費規模大、帶動力強,穩住消費基本盤,首先就要牽住商品消費這個‘牛鼻子’。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成為重中之重。”四川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四川持續從需求端著手,不斷挖掘商品更新升級需求,讓消費者換得舒心、買得滿意。

  瞄準家電領域,四川將家電補貼産品範圍向3C數碼産品擴圍。瞄準汽車領域,一方面針對汽車報廢更新,延後舊車註冊登記時間;另一方面不限制舊車轉讓地和新車銷售價格。瞄準家裝廚衛領域,補貼進一步向木地板、塗料、家庭智慧系統等細分産品延伸。

  通過擴大補貼範圍、加大補貼力度、優化服務等措施,四川更好發揮出了政策效能,拉動商品消費。為提升以舊換新體驗感,四川還在全國首創“平臺嵌入式”領券模式,通過減少平臺間跳轉,讓消費者一鍵直達;同時,開通雲閃付支付、京東支付、分期付款等多種支付方式,提升消費便捷性。

  創造消費新需求,只是以舊換新的其中一個方面。

  過去3個月,四川長虹連續發佈多款新品,更新速度明顯加快。“消費者對中高端産品的需求激增,也反向推動生産端加大技術研發,加快投放含金量更高的新産品。”長虹·美菱中國區行銷總部智慧交易中心總監金輝介紹,作為“鏈主”企業,長虹也對前端供應商提出新的要求。比如,針對電視産品生産製造,需要上游配套企業提供更節能的晶片和玻璃基板,針對空調、冰箱等産品,則需要採購性能更強的變頻晶片等;對下游而言,則需要同步加快完善回收體系等,以此助力長虹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産品服務體系。

  以舊換新,推動了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四川家裝廚衛以舊換新開展以來,通過商品條碼標準化認證,已實現1075戶商家、16萬件商品源頭可溯,同時省平臺自動對接國家編碼中心校驗,發揮了商品條碼在真實核銷、品質追溯、統計監測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煥新”良性循環。

  以舊換新,還換出了更長足的消費後勁。“汽車消費全鏈條都蘊含著龐大的消費潛力,包括維修保養、汽車金融、回收利用等。”業內人士介紹,2024年四川全省汽車保有量1623萬輛、居全國第7位,其中成都汽車保有量近700萬輛。一季度四川限上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1.6%,高於全國2.4個百分點。瞄準汽車後市場的巨大潛力,前不久,省商務廳等9部門圍繞培育産業優勢、提升流通水準、豐富消費體驗、夯實配套支撐4個方面提出12條創新措施,緊扣全鏈條,大力繁榮汽車後市場。

  數據顯示,一季度,四川消費品以舊換新成效顯著,合計拉動消費超357億元,其中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共帶動新車消費超170億元,佔據“半壁江山”。

  柔性支撐

  100天2100余場次活動,營造濃厚的消費氛圍

  2100!一季度,四川政府部門與5.4萬家企業攜手創造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在100天左右時間裏,共舉辦了各種促銷活動2100余場次。

  “政策、活動、場景,是四川提振消費的三大抓手,營造濃厚的消費氛圍,有助於不斷激發大眾與商家的熱情。”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認為。

  以“春”為媒,四川全力營造濃厚氛圍,展現各美其美的消費“萬花筒”: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2月初,四川在全國率先以省政府名義主辦跨部門、多市州、長時間的“天府精品”迎春消費月活動,391個“天府精品”品牌、1107款優質産品、10億元惠民大禮包、100余個“天府精品”快閃店……通過端出川味十足的活動“盛宴”,為消費者帶來新體驗。同期,川貨電商節、“味美四川”粉絲暖冬消費季等主題活動也在持續發力。

  確保活動不斷檔,3月底,一場規模更大的消費活動在四川接續啟動:由省政府主辦、省商務廳等省級單位部門與全省各市州共同承辦的“春啟萬象”天府消費季,在“春購、春夜、春宴、春娛、春賞、春賽”六大領域全方位開展消費活動,點燃“春日經濟”。

  培育消費新動能,首發經濟在這個春天顯得格外活躍:

  4月11日,“2025成都首發季”啟動儀式現場,Fa@成都-“我要首發”服務碼正式上線。這個以企業需求為主導的服務平臺,可以快速查詢全省各類首發經濟相關政策措施和成都首發地標載體機會清單等資訊。

  3月25日,糖酒會開幕當天,省商務廳組織40余家糖酒行業的四川老字號企業,帶著近百款新品在展會現場首發首秀,開展新品項目路演,“變身”的老字號加速創新。

  再往前的3月8日,一場“千人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在成都高新區的天府雙塔負一層“雙塔雙集”新商業空間舉行。作為國內首座集中展現“川字號”地標性文化的體驗中心,“雙塔雙集”新商業空間未來將通過構建複合數字科技展陳空間,為品牌首展、産品首發、科技時尚首秀等提供“零搭建”便捷科技展場。

  “是産品首發,但又不僅僅是産品首發。”湯繼強分析認為,每一次新品首發都是企業精心組織的系統工程,不僅涵蓋産品設計、生産製造、物流配送等傳統環節,還融入了內容創作、數字行銷、用戶體驗收集等手段,形成了一個多元化、互動式的産業環境。深究企業集中首發首秀背後,是企業積極主動從終端産品生産製造向産業鏈各環節延伸、從消費型首發向生産型首發跨越發展的有益嘗試。當企業形成集聚發展效應後,將進一步推動從單一産業領域向多業態生態圈發展,形成首發經濟規模。

  搭乘首展首發首秀的東風,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在四川各地加速推陳出新,人氣、商氣持續攀升——

  成都高新區的騎行主題商業公共空間“此地CyPARK”,一改傳統購物中心店舖形態,4層樓的商業中心變成全程無障礙騎車購物場所,甚至隨時可以把車停在過道上喝杯咖啡、看個影展。開業僅半年,客流就達320萬人次。

  攀枝花市鹽邊縣“馬掌·KUANG野”營地,西部民俗風情與現代電音文化跨界融合,在牛仔巡遊表演、牛仔體驗活動中,為遊客提供沉浸式娛樂體驗。一個小小的體驗場地,單日最高客流量達1000人次……

  挖掘潛力

  在更多維度、更廣層面激發消費潛在可能性

  持續提振消費,政策依舊是突破口。

  4月1日,四川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21條”正式出臺。其中,4條政策措施從消費券發放、首發經濟培育、消費新場景打造、二手車銷售等方面,給予消費提振更大支持力度。

  比如,消費券發放方面,將發放線上和線下餐飲、零售、川酒川茶等專項消費券。消費新場景打造方面,將更加突出高品質、新時尚、多品味、國際化的特點,對符合條件的“蜀裏安逸”消費新場景運營主體,給予單戶最高100萬元的補助;二手車銷售方面,將給予單戶企業最高500萬元的獎勵;首發經濟培育方面,將對落地四川的首店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等。“這些舉措,將直接或間接降低消費成本,讓大家有能力花、有意願花。”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鄒紅認為。

  近期,更多維度、更廣層面的提振消費新舉措,鋪天蓋地而來——

  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在四川深入開展。四川將退稅環節提前,境外旅客在購物環節就能拿到退稅款,可有效激發旅客在購物現場領取退稅款用於再消費的熱情。

  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迅速響應。四川積極為出口不暢企業搭建平臺,在全國率先啟動開展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支持有出口業務的家電、數碼和家裝廚衛企業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同時動員省內各方力量為出口轉內銷搭建平臺、暢通渠道。

  “這些外貿商品不僅深受國際消費者的歡迎,也契合國內品質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通過高品質外貿商品供給創造消費需求,也是擴大國內消費的重要舉措。”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以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外貿優品消費,提升消費品質。

  挖掘消費增量,需要一套系統性舉措。站在二季度的起點,四川提振消費也進一步明確方向:紮實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商品消費提升、服務消費提質、新型消費賦能、消費場景創新、市場主體培育5個方面發力,力爭上半年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碧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