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風韻——熊貓畫卷》
《素境·憩》
熊貓夥伴在世界,熊貓家園在成都。4月22日,“熊貓家園全球共賞國際創意聯展”在成都北湖生態公園正式啟幕,展覽匯聚了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墨西哥、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余件先鋒作品,涵蓋雕塑、繪畫、潮玩、視覺影像、AR全息動畫等形式。這場以大熊貓為靈感核心的國際創意盛會,正以對話全球的藝術語言,構建起一座沉浸式“熊貓宇宙”,以前所未有的藝術能見度重構全球生態對話。據悉,展覽持續開放至6月5日。
科技感十足
機器人、機器狗化身“熊貓夥伴”
走進展覽現場,傳統與潮流交織的美學撲面而來,記者看到,多組LED螢幕和參賽作品一起懸挂在半空中。“本次大賽徵集到來自世界各地上萬幅創意作品,它們從世界各地飛來成都,我們希望能搭建起一個全球熊貓創意的平臺。”成都傳媒集團·熊貓家園文創運營中心負責人周蕾向記者介紹,“在入口處,我們通過30組LED屏和20組燈箱輪番展示參賽作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主要分為“和美與共”“藝術創想”與“潮流新生”三大篇章,在每個篇章結合不同類型展品的特點,策展風格也有許多小巧思。據了解,在色彩與空間設計上,展覽主色調選取“青竹翠綠”與“大地色系”,配合自然光效與漸變燈光,打造靈動光影的生態氛圍。整個展廳鋪設高密度倣真苔蘚,頂部懸挂百餘塊液態屏和吊幅裝置,構建出360度沉浸式生態劇場,呈現出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奇幻世界。
另外,科技互動也成為展覽另一大亮點。展覽特別邀請宇樹科技的網紅機器人和機器狗,化身“熊貓夥伴”,為觀眾提供中英雙語講解與引導服務。觀眾還可通過AR掃描展品,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動畫“互動”。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有一個小“彩蛋”。在展廳中漫步,鼻尖會縈繞著一股滿含自然氣息的竹子清香。周蕾表示,這是策展團隊的一個小巧思,“我們專門在展覽現場加入了竹香味的香氛,讓大家能沉浸式欣賞作品。”據悉,本次展覽超過80%的展陳設備與展品實現可循環利用,踐行可持續環保理念。
形象百變
突破著熊貓IP的想像力邊界
作為全球首個以大熊貓文化為核心的國際性創意聯展,展覽展品不斷突破著熊貓IP的想像力邊界,展覽中的許多作品都讓人耳目一新。
《幻羽熊貓》是國家一級美術師唐盆創作的作品。該作品巧妙融合和平鴿與熊貓元素,正張開“羽翼”迎向觀眾,寓意和平與包容。
《素境·憩》是一件有著石膏般質感的熊貓“紙雕”,由媒介藝術家、朱成私立石刻博物館副館長朱明所作。富含纖維的紙漿,賦予了這件雕塑一種粗糙而自然的肌理感,同時又具備紙的素凈與輕盈。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職業藝術家陳輝的作品《流光溢彩》,則突破了傳統雕塑的表現形式,利用光影與線條來重塑大熊貓,營造出虛實相生的夢幻感,賦予大熊貓一種超凡脫俗的靈動之美。
記者注意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東亞地區代表夏澤翰來到展覽現場,仔細欣賞了所有展品,其中雕塑《活力天府》、繪畫作品《天府風韻——熊貓畫卷》等多個創意作品吸引了夏澤翰的注意。
“這幅作品展示了過去幾千年裏,中國人與熊貓和諧相處的情景,並且這種和諧共處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我認為這幅作品非常有趣。”夏澤翰提到的這幅作品,是成都東軟學院教師陳師豪所作的《天府風韻——熊貓畫卷》。畫面左起,山巒疊翠、仙氣繚繞,古典建築錯落有致,飛檐鬥拱、青瓦白墻,盡顯成都歷史的厚重感。熊貓的身影穿梭其中,一步步邁向代表現代的成都城區。夏澤翰表示,本次展覽有很強的創新力,很多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創意都充滿了想像力,同時也非常國際化。
“我看到了熊貓被賦予了各種不同的形象,同時還能看到熊貓和文化旅遊的一些關聯,我認為很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夏澤翰説,“這些展品讓我們看到熊貓已經成為中國的文化大使,它可以與現實生活、可持續發展、和平等主題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熊貓保護工作,同時還將這種愛和保護延續到其他動物身上。”
24家簽約
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優秀作品將進行産業轉化
4月22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熊貓家園·大熊貓文化創意大賽”成果發佈會隆重舉辦。發佈會現場,大賽運營方與24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文創企業和藝術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未來將在生産端、銷售端和消費場景端等環節攜手,共同推動文創大賽作品的成果和商品開發、聯名合作、展陳融合等發展戰略。
發佈會現場,由大賽運營方成都傳媒産業集團聯合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成都市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與24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文創企業和藝術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簽約行列當中,既包含優秀設計師雲集的意大利設計協會,也有著名好萊塢動畫公司Form-u.la以及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泡泡瑪特等。圍繞大賽優秀作品的市場轉化,一部分簽約企業將在生産端、銷售端、消費場景端進行相應投資,還有一部分簽約企業負責將大賽作品的成果轉化納入自身文創商品開發、聯名合作、展陳推廣等發展戰略中。(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王嘉 攝影 何思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