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屏山縣:“彝”脈相承 指尖“繡”出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5-04-30 16:29: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在宜賓市屏山縣金沙江北岸、岷江兩岸的群山之間,屏邊彝族鄉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深藏著一部“穿在身上的文明史詩”。

宜賓屏山縣:“彝”脈相承 指尖“繡”出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新畫卷_fororder_彝繡工坊開展集中培訓活動-供圖-屏山縣委宣傳部

彝繡工坊開展集中培訓活動 供圖 屏山縣委宣傳部

  清晨,當陽光灑滿彝家寨子的青瓦屋檐,繡娘們指尖躍動的紅、黃、黑三色絲線,正將千年的彝族記憶編織進經緯之間。象徵吉祥的火紋、代表自然的花草紋、寓意幸福的羊角紋……這些古老的紋樣躍然布上,每一道針腳都蘊含著對自然的崇拜,每一條紋路都鐫刻著遷徙史詩的注腳。這些承載著生命哲學的圖案,至今仍在彝家女子的巧手中生生不息,傳承著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宜賓屏山縣:“彝”脈相承 指尖“繡”出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新畫卷_fororder_彝繡技藝帶頭人指導彝繡針法-供圖-屏山縣委宣傳部

彝繡技藝帶頭人指導彝繡針法 供圖 屏山縣委宣傳部

  為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屏山縣屏邊彝族鄉以“繡”破題,積極探索創新之路,搭建“彝繡工坊”就業創業平臺,通過“政府搭臺+能人領銜+社工賦能”的三維模式,為留守婦女量身打造“居家不離鄉、增收不離家”的靈活就業體系。非遺傳承人歐其媽馬通過“理論+實操”的教學模式,生動講解彝繡的歷史淵源、圖案寓意,傳授平繡、鎖繡等針法技巧,讓彝族刺繡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屏邊彝族鄉人民政府與屏山縣屏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攜手合作,搭建“雲上繡坊”平臺,將深山裏的繡品通過電商平臺等現代銷售渠道,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當指尖的古老紋樣與現代審美相互交融,當山間的繡娘化身文化使者,這條流淌千年的藝術長河,正激蕩出“繡美經濟”的浪潮,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目前,屏邊彝族鄉已培育居家就業帶頭人10余名,帶動30余名婦女創業增收10余萬元。彝族刺繡不僅實現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華麗轉變,更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中繡出文化自信的生動傳承與美好未來。(文 羅洪 唐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