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跨越山海 架起工業運輸“鋼鐵長龍”
2025-05-06 09:45:34來源:自貢網編輯:馮巧鳳責編:馮巧鳳

  “頭尾差超過600米,最大轉彎角為70度……”在印度尼西亞塔島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中,頭戴安全帽、腳穿筒靴的張海軍緊握樹枝,手中的測距儀閃爍著綠光,這裡即將誕生一條橫跨山巒的“鋼鐵長龍”。而他,正是讓運輸設備在複雜地形中“紮根”的設計師。

  前不久,張海軍入選“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勞動模範”。“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他向自貢融媒記者分享了成長的故事。

張海軍:跨越山海 架起工業運輸“鋼鐵長龍”

張海軍

  以夢為馬 山野挑戰中加速成長

  散狀物料連續輸送設備,是工業領域高效運輸煤炭、礦石、糧食等鬆散顆粒物料的核心裝備,是礦山、港口等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的關鍵支撐。

  張海軍與散狀物料輸送機械行業的緣分,始於對機械設計的熱愛。在四川輕化工大學求學期間,中國散料輸送機械設計、製造和安裝領軍企業之一——四川省自貢運輸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運機集團”)在他心中播下嚮往的種子。2008年7月,他如願加入運機集團,開啟逐夢之旅。

  同年12月,陜西安康堯柏水泥廠輸送機項目成為他職業生涯的“成人禮”。彼時的堯柏項目,堪稱行業“硬骨頭”:單機長度7.1千米,最高支柱達80米,水準轉彎錯綜複雜,工作環境艱苦卓絕……

  “嚴寒酷暑、高山陡坡都是常態。”初出茅廬的張海軍背著圖紙鑽進深山,在恩師龔欣榮的帶領下,踩著結冰的棧道測量數據,頂著高溫調試設備。那段艱難的日子,他記憶猶新;那條當時亞洲第一長、世界第二長的管帶機開始運轉的一幕,還不時闖入他的夢鄉。

張海軍:跨越山海 架起工業運輸“鋼鐵長龍”

張海軍(右一)與龔欣榮(中)在印尼塔島踏勘

  有了堯柏項目的經驗積累,2011年開啟的貴陽開磷管狀帶式輸送機項目,成為張海軍成長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該項目旨在解決磷石膏尾礦濕法輸送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磷石膏強酸性、高含水率的特性,讓傳統膠帶不堪重負,而貴州喀斯特地貌更似“褶皺迷宮”。張海軍跟隨龔欣榮團隊一同扎進現場,在工作室與礦山間多次往返,筆記本上畫滿了膠帶應力分析圖,手機裏存著上千張地形航拍照片。

  “必須讓膠帶既能‘抗腐蝕’又能‘貼地行’。”其團隊研發出抗腐蝕、低滾動摩擦阻力膠帶,又對管狀皮帶立面、平面線路進行優化,實現全國首次管帶機長距離輸送磷石膏。

張海軍:跨越山海 架起工業運輸“鋼鐵長龍”

張海軍(右三)在印尼塔島踏勘現場照片

  每次攻克技術難題,都是一次成長蛻變。多年來,張海軍長期駐紮項目地,全程參與設計、安裝和調試,在技術水準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深刻領悟到團隊協作與永不言棄的精神。

  創新為翼 讓“不可能”成為行業標杆

  2013年,張海軍接手印尼塔島項目,業主提出打破世界最長紀錄的線路佈置,以及總轉彎角度高達330度的轉彎設計。這突破“天花板”的需求,讓傳統設計方案無計可施。

  “必須另辟蹊徑!”張海軍和團隊堅定決心,踏上科技創新之路。

  四年時間,他們多次前往項目現場測量踏勘,根據客戶需求和線路佈置優化設計,採用先進的OCC軟體進行分析,還與膠帶廠家合作開展膠帶橫向剛性試驗,打破傳統“中間驅動”模式,在材料、結構和控制系統上全面創新。

  當2017年設備調試成功,這條穿梭于熱帶雨林的藍色“工業血管”,在70度急轉彎處輕盈轉身,戴上“世界最長無中間驅動單機管帶機”的桂冠。

張海軍:跨越山海 架起工業運輸“鋼鐵長龍”

印尼塔島管帶機項目

  當技術攻堅轉戰青藏高原,615米下運落差又橫亙眼前。在西藏知不拉銅礦曲線皮帶機項目中,高下運的制動和饋電處理、低溫高帶強膠帶的水準轉彎等難題接踵而至,張海軍團隊像“高原醫生”般為設備定制“抗寒方案”:綜合運用低溫環境下帶式輸送機的空間轉彎技術、低溫環境下高強度小頻寬鋼繩芯輸送帶成槽和節能技術、高原地區全封閉通廊結構的優化設計技術等,讓設備在高原環境中仍能平穩“呼吸”。

  看著滿載礦石的輸送帶從高山之巔蜿蜒而下,一條零污染的“綠色動脈”在生態脆弱區架起,張海軍滿是欣慰。

張海軍:跨越山海 架起工業運輸“鋼鐵長龍”

西藏知不拉項目照片

  “要打開思路,勇於嘗試、探索和創新,才能不斷進步。”張海軍舉例説,針對管帶機物料輸送過程中易撒料的情況,他嘗試調整管帶機膠帶扭管的功能,才有了後來的《管狀帶式輸送機可調窗式托輥組》專利技術。該技術讓無數企業解決了物料“跑冒滴漏”的難題,使生産過程更加綠色環保。

  16項科技進步獎、18項專利證書,記錄著張海軍從技術員到行業領軍人的蛻變。如今,面對新能源礦産開發和智慧製造熱潮,擔任運機集團散料輸送事業部經理的他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山巔:5G巡檢、AI故障診斷、低碳材料……帶式輸送技術要朝著高效、環保、智慧、適配四大方向上進行適應性創新。

  十七載光陰,張海軍的足跡印刻在秦嶺的峭壁、雲貴的紅土與南洋的雨林中,他把青春熔鑄在輸送帶上的每一道焊縫、托輥組裏的每一顆螺絲裏。“腳踏實地、見多識廣、勇於創新”,當年恩師給予的教誨,讓他銘記至今,並將在未來的山海間繼續踐行。(自貢融媒記者 周馨鈺 受訪者供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