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四川省大邑縣現代農業(糧食産業)園區,工人在試驗田中開展小麥新品的測産工作。 李旭 攝
發展目標
●畜牧産業 力爭用3—5年時間,全省畜牧全産業鏈産值增加2690億元、邁上萬億元新臺階
●糧油産業 到2027年,全省糧食總産量達到730億斤以上,糧油全産業綜合産值邁上5000億元臺階
●蔬菜産業 力爭到2027年,四川蔬菜産量穩定在5700萬噸左右,綜合産值突破4000億元
●水果産業 到2027年,全省水果總面積穩定在1330萬畝,總産量達到1543萬噸,綜合産值達到2540億元
●茶葉産業 到2027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590萬畝,畝産值持續增加,毛茶産值達450億元,綜合産值達1300億元
●蠶桑産業 通過3—5年的培育,桑園面積穩定在230萬畝,生産蠶繭11萬噸,力爭蠶桑全産業鏈綜合産值達1000億元
●水 産 業 到2027年,全省水産品總量達到213萬噸,漁業綜合産值達到1490億元
●食藥同源産業 到2027年,全省食藥同源中藥材産業綜合産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5月9日,第十四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開幕,展會首次設立了鏈主企業館。作為四川精製茶加工産業鏈主企業之一,參展企業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少俊透露,公司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茶葉加工項目,帶動提高全省茶葉加工車間標準化程度。
不久前,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千億級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建圈強鏈培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聚焦打造畜牧萬億級、糧油五千億級,以及蔬菜、水果、茶葉、蠶桑、水産和食藥同源千億級産業,明確以鏈主、鏈屬企業為主體,畫出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建圈強鏈建設“路線圖”。
以“建圈強鏈”為關鍵詞印發《方案》,背後有何深意?近日,記者進行了了解。
現狀
“圈”不夠緊密,“鏈”不夠強韌,多數還處於“賣原料”階段
立夏過後,今年的春茶季正式結束。宜賓市屏山縣中都鎮新權村有機茶葉示範基地,今年剛投産的3000余畝茶園鮮葉産量就達75噸,總産值約1500萬元。
2021年,四川川西南早茶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級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建設名單。作為四川“三山一早一紅”的特色早茶核心區,2024年,宜賓市茶園面積穩定在130萬畝,綜合産值達360億元,相比2021年提高了150億元,位居全省前列。
長期以來,各地佈局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多以産業集群、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抓手,推動産業鏈提質增效和綜合産值躍升。
四川也不例外。比如,四川川西南早茶産業集群晉陞“國家隊”後,以宜賓、自貢等地為主的綠茶産區完成了節水灌溉、采收機械化、初加工就地化、産品精製化轉型,每畝茶園産量和産值大幅躍升。2021年,川茶産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繼川豬、川糧油、川菜、川果之後,四川又一個千億級優勢特色産業。
然而,儘管産業集群、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四川優勢特色産業産值躍升了一個臺階,但總體來看,四川“圈”還不夠緊密,“鏈”還不夠強韌。
還是以川茶産業為例。四川雖然茶企眾多,但長期困于“千家萬戶種茶、千企萬廠制茶、千牌萬品賣茶”的局面,每年至少70%的川茶,是以原料或初加工形態的産品銷往省外。再比如畜牧産業,四川豬肉仍以熱鮮肉消費為主,豬肉精深加工佔比不到25%。
“儘管四川多項農産品年産量居全國首位,但多數還處於‘賣原料’的階段。”在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看來,通過建圈強鏈,讓四川優勢特色農業産業衝刺千億級、萬億級,是四川立足省情農情實際和著眼農業強省建設需求的針對性舉措。
“以前大家對産業鏈重視程度不夠,‘單打獨鬥’的比較多。産業建圈強鏈將更加注重産業鏈深度、有機融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羅凡也有類似的看法。
規劃
明確特色農業産業總體思路、發展目標等
在四川眾多農業産業中,《方案》選出既有發展基礎優勢又能代表四川特色的農業産業,並明確了建圈強鏈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區域佈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在總體思路上,《方案》明確從生産、加工、品牌、服務等全産業鏈環節著手,推動生産標準化、加工精細化、品牌特色化,提升産能和産值。在目標方面,鋻於不同産業的綜合産值,有的超過5000億元、有的不足千億元,《方案》根據不同産業的發展基礎,以3年到5年為期,明確了不同的階段性目標。
例如畜牧産業。從養殖規模來看,四川生豬年出欄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牛、羊存欄量分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五。四川6家上市農企中,有4家主營業務集中在畜牧領域。當前四川畜牧産業總産值已突破7300億元,相比糧油、蔬菜、水果,這是四川農業産業中産值最大的領域,最有希望率先突破萬億元。因此,《方案》將畜牧産業作為四川首個萬億級農業産業來打造,力爭用3—5年時間,全省畜牧全産業鏈産值增加2690億元、邁上萬億元新臺階。
而對於水果産業,在耕地紅線背景下,四川水果種植面積增長潛力有限。《方案》要求,加快推進老果園改造,提升全省果園單産水準、商品果率和高端果率,提升初加工水準,加快突破精深加工。到2027年,全省水果綜合産值達到2540億元、年均增長5%。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還針對四川各地氣候地理環境不同、産業發展基礎存在差距的特點,進行差異化區域佈局。例如,從糧油産業看,四川分為成都平原、丘陵山地、安寧河谷等不同氣候區,每個地區糧油産業又各有特色。為此,《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以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建設川東北、川南、川中丘陵、安寧河谷4條糧食安全産業帶,抓好成都平原糧油集中加工區,川中、川東北特色糧食加工集聚區,川南、攀西名優産品加工優勢區的打造,集中推進8條特色産業鏈建設,形成“一核四帶三區八鏈”發展格局。
此外,在重點任務上,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均圍繞生産、加工、品牌等全産業鏈提出具體的提升行動或計劃;在保障措施上,《方案》從項目資金撬動、創新投融資機制、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方式。
關鍵
突出企業“圈中”“鏈上”的主體作用
近日,都江堰天賜獼源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賜獼源)生産車間內,生産線上正忙碌地生産用於獼猴桃雌花坐果的雄花粉。
作為四川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之一,除了栽種獼猴桃,生産花粉已成為天賜獼源的重要業務。2023年花粉生産線剛啟動時,公司負責人晏志強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花粉年産量5噸以上,“今年預計産量達到7噸,産值超過1億元。”
從無到有,兩年內推動一個特色産業達到逾1億元年産值,這背後正是鏈主企業在産業建圈強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梳理優勢特色産業的“路線圖”不難發現,企業是整個“圈中”“鏈上”的主體。例如,糧油産業方面,《方案》提出鏈主企業培優扶大行動,支持糧油加工企業科技創新、技改升級,申報産業化龍頭企業;發揮鏈主企業支撐引擎作用、聚合輻射效應,聯合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組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
“在優勢特色農業産業建圈強鏈中,要突出企業主體,以鏈主、鏈屬企業為主,建立産業鏈企業梯度培育臺賬,充分發揮企業在産業規劃、項目建設、科技創新上的主體作用。”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舉例説,組織科研單位、鏈主企業牽頭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新工藝、新裝備、新産品研發和産業化示範應用等。
“作為四川生豬産業鏈主企業,接下來將帶動合作農戶及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覆蓋育種、養殖、屠宰、加工到消費終端的全鏈條數字化平臺,協同推進四川生豬産業建圈強鏈。”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姚海龍表示。
《方案》還明確,在建圈強鏈中,各地還將強化項目推動,圍繞産業鏈“鍛長補短建新”重點環節,謀劃並滾動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成投産。同時,因地制宜建好用好産業基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支持産業發展;精準配置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促進産業可持續高品質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闞瑩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