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黃河灘區加快建設步伐 早日完成脫貧遷建工程

2017-07-28 09:22:38|來源:齊魯網|編輯:闞金劍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黃河邊上的家

菏澤黃河灘區加快建設步伐 早日完成脫貧遷建工程_fororder_b9d8c2966a4f8061c8b052bb40a09ed4_副本

  齊魯網菏澤7月27日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在山東,有60萬群眾生活在黃河灘區。為躲避洪水,他們把畢生的積蓄都用在蓋房修房上,貧困發生率遠高於正常水準。為幫助這裡的群眾脫貧解困、擺脫水患,山東去年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以安居促脫貧。近日,記者深入黃河灘區,蹲點調查灘區脫貧遷建工作。

  眼下,黃河防汛進入關鍵時期,在中下游的菏澤市東明縣,當地正在黃河灘區裏實施一項根除水患的重大工程——建設防洪村臺。

  菏澤市東明縣焦園鄉黨委書記張建國稱:“加班加點,夜以繼日,早日完成我們的遷建任務。”

  黃河灘區是指黃河主河槽與防汛大堤之間的區域,目前山東黃河灘區仍有60萬群眾,其中東明縣就有12萬,他們世代在這裡居住耕作,也飽受洪水之患。經常發生的漫灘,不僅淹沒莊稼,更毀壞房屋。三年攢錢、三年蓋房、三年還賬,灘區群眾幾乎把畢生的積蓄和精力都用在了蓋房上,很多人“因房致貧”、“因房返貧”。

  “想搬,就是想蓋好房。”菏澤市東明縣湯莊村村民表示。

  順應群眾期盼,2016年8月,山東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重大工程。可首要問題是,往哪兒搬呢?為找到最佳方案,接手遷建工作的劉慶喜跑遍了灘區大小村莊。有專家建議,整體搬到縣城。這個方案看似簡單,劉慶喜卻深知其難。據測算,如果12萬人整體搬遷到縣城,綜合費用至少100億元,對欠發達的菏澤市和東明縣來説,資金壓力巨大,而難題遠不止這些。

  菏澤市東明縣副縣級幹部劉慶喜介紹:“最關鍵的問題是産業沒有解決,他沒法就業。整個東明的經濟發展,現在這些崗位還滿足不了,這12萬人都搬過去,連三分之一也滿足不了。”

  搬到縣城不行,從灘內搬到灘外行嗎?這樣的搬遷,劉慶喜見證過多次。這是1996年洪水後倉促上馬的一片安置房,建了105套房子,只搬來2戶人家,如今僅剩1戶住在這裡。

  “也沒路,也沒水,當時房子品質也差,就沒搬過來。”菏澤市東明縣張小集村村民張東山表示。

  此後約有2萬多人從灘內搬到灘外,但劉慶喜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緊靠大堤的村莊,如今灘內的12萬人並不願離開,因為遠遠超出3里路的耕作半徑。“再搬就十多裏地,種個地隔著大堤,那不方便。”

  一個更尖銳的問題是,灘外的耕地也十分緊張。

  劉慶喜稱:“大堤外邊得徵15000畝地,大堤外邊這些群眾,又得有1萬人失去土地,對這1萬人怎麼解決?又是一個難題。”

  到底往哪搬?劉慶喜和大夥開展調研,他們發現有許多村民把房子散落地建在了由土沙堆積成的高臺上。記者發現房臺距離路面有3米多,而路面比原來的地面還要高出1米多。

  菏澤市東明縣劉小臺村村支部書記劉士虎告訴記者:“年年漲水,漲水並且帶來很多泥沙,原有的房臺,泥沙過去之後變成了平地,你不得不打房臺。”

  築臺建房,群眾的智慧被吸納進方案。經過爭取,東明縣獲得亞行貸款和省財政資金5200萬元,在長興集鄉灘內就近修築兩個4米高、總面積60萬平方米的大型防洪村臺,將以前一家一戶分散的房臺變為大規模集中的村臺,在村臺上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劉慶喜稱:“這個大村臺就相當於航空母艦,這個小戶臺就相當於一般的戰艦。如果花園口到了12370立方米/秒,它的水面最多離臺的距離還有一米,基本上能夠保證安全問題。”

  大村臺還高標準建設了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和學校、衛生室等公共設施,統籌解決了居住安全、耕作半徑、生活環境等多個難題。已安置7個村1萬多人,受到村民普遍歡迎。

  目前,東明縣已規劃25個村臺,用來遷建12萬灘區群眾。複製這種模式,菏澤全市14.7萬灘區群眾2020年底也將完成脫貧遷建。(記者 陳琛 李華成 郭鵬 王德成 菏澤臺 劉長)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