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統籌防疫與農事,確保增收不打折

2020-02-13 09:10:51|來源:大眾網|編輯:趙瀅溪 |責編:李勝蘭

  大地回暖,農事漸起。我省各地農村統籌謀劃、一體推進農村疫情防控、春季農業生産、脫貧攻堅工作,把各項舉措抓細抓實,確保全年“三農”工作開好頭、起好步。

    三百餘萬株瓜菜苗直送棚口

  “往年的香瓜苗都是我們到育苗基地購買,現在車輛直接把苗送到我們的棚口,我們省了不少力,也有利於防控疫情。現在我們幹勁可足了,大家都期盼有個好收成。”2月12日,在自家的拱棚門口,單縣李新莊鎮李樓村瓜農楊公國一邊搬香瓜苗一邊對記者説。

  李新莊鎮是魯西南瓜菜主産區,也是全國著名的香瓜産地,每年瓜菜復種總面積10萬畝。眼下正值棚栽香瓜、黃瓜等瓜菜苗的關鍵時節,李新莊鎮政府租用了20輛運輸車,把近千戶農民“私人訂制”的300余萬株瓜菜苗,從育苗基地直接送到田間棚口,避免了人員過多聚集接觸,減輕了疫情防控壓力,還提高了種植效率。

  “要在往年,光在育苗基地等候運苗的車和人就費不少工夫。現在如果再這樣,那麼多的人員流動聚集,很不利於疫情防控,一旦出現問題,也勢必影響農業生産。”鎮政府包村幹部潘海強説,實現缽苗統一配送後,全鎮每天僅流通環節就減少了2000多人的聚集量,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政府和育苗企業雖然承擔了運送費用,但很值得。

    為春耕生産備足“糧草”

  據農情調度,今年德州市小麥播種面積785萬畝,較去年相對持平,總體看來全市小麥群體合理,個體發育健壯,長勢普遍較好。

  近些日子,德州各縣市區迅速行動,積極儲備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産資料;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幫助機手做好農機具檢修,開展農機手培訓;發揮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煙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裝備優勢,支持和引導農機合作社、農機手在加強田間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同時,積極配合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做好疫情防控消毒作業。蔬菜生産方面,加強在田蔬菜管理、種植茬口銜接以及春季蔬菜生産備播,積極協調做好蔬菜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與批發市場、商超、社區等産銷銜接,加大對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蔬菜産品供應。當前,全市蔬菜在田面積12.5萬畝,日上市量穩定在6200噸以上。畜牧業生産方面,各縣市區嚴密監控調入、調出德州市的所有畜禽,形成“日報表、零報告”制度,加強與公安、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落實應急運輸綠色通道,配合做好車輛通行證申領、發放。建立疫情期間産業運行監測日報告制度,加強分析預警,穩定市場預期。

    小麥“吃”上返青肥

    “喝”上黃河水

  立春過後,廣饒縣陳官鎮農戶抓緊追施小麥返青肥、普澆黃河水。2月12日,看著汩汩黃河水歡快地流進了農田裏,滿地的麥苗喝上了返青水,陳官村村民張連勤樂開了花:“今年鎮上調引的黃河水很及時,流量也大,水流得歡實,澆水方便多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陳官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好農業春季生産,努力降低疫情對農業生産的影響,確保農民增收致富不打折。除了施肥澆水,農技推廣很重要。連日來,該鎮農技站工作人員奔波在田間地頭,為村民提供春耕生産服務。陳官鎮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鎮長仲衛海介紹,現在全鎮約有6.8萬多畝麥田正在追肥澆水,接下來需要抓緊除草,並及時防治病蟲害。

  陳官鎮還建立農産品穩産保供機制,成立農産品生産及安全工作組,利用各村益農信息站平臺向農戶發送疫情防控、農事生産技術指導信息。

    戴口罩錯時種土豆

  2月12日,在鄒城市看莊鎮的前圪村和李樓村,農戶們正戴著口罩,在地裏忙著做春土豆播種的準備,農技人員在旁指導。

  眼下正值春土豆播種的最好時機,看莊鎮在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當地群眾發展春土豆種植産業,確保戰疫情和保春耕兩手抓、兩不誤。各村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規範管理,每天對村內道路、生産路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村民們不串門、不走動,錯開時間段,分批到土豆地裏開展春土豆種植活動。同時,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巡迴技術指導,現場解決農戶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此外,各村積極協調種子、化肥、農膜、農藥等農資供應商送貨到地頭,既避免人員聚集,又確保不誤農時。

  據了解,今年該鎮計劃種植春土豆約2.1萬畝,其中大棚土豆6000余畝、單膜土豆1.5萬餘畝,預計到收穫期土豆畝産可達7000余斤,總産量可達7萬餘噸。

  • 濟南趵突泉再現“雲霧潤蒸”奇觀
  • 四年前通車的山東省首條“綠色公路示範高速”,現喜獲“李春獎”!
  • 泰山霧凇與白雪相輝映
  • 濟南九如山浪漫冰瀑布引遊人
  • 山東榮成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
  • 山東青島:瑞雪紛紛伴鷗飛
  • 動物園裏下雪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