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過高光時刻,卻又跌入低谷,如今滿懷期待 一個“非主流”産區的蘋果故事
諸城市農林孵化器技術人員正在查看組培器皿內的嫩苗。(大眾日報記者張鵬報道)
諸城市高標準建設了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大眾日報記者張鵬報道)
山東潤竹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皇華基地經理劉淑院(右一)等管理人員正在查看蘋果長勢。(大眾日報記者張鵬報道)
在山東潤竹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皇華基地,鵝群正在涌進果樹間吃草。(大眾日報記者張鵬報道)
正是蘋果大量上市時節,市場上的許多蘋果“來頭”不小,産地遠近聞名。也有一些“非主流”産區的蘋果,正為得到消費者青睞經歷著更多的波折。
在我省,離蘋果主産區不遠的諸城市,蘋果産業發展起起伏伏,有過高光時刻,卻又跌入低谷。如今,在扶持政策和新品種、新技術的支持下,諸城市正在積蓄後發優勢。
我們經常聽説“後發優勢”,但要真正形成絕非易事,諸城做到什麼程度了?
荒山口村蘋果往事
諸城市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處於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雖屬暖溫帶大陸季風區,卻因距黃海近,又兼具海洋性特徵。對於蘋果種植,自然條件適宜。
該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荒山口村,僅有41戶,是個典型的小村莊。村莊處於山嶺環抱處,山場1000多畝,村前南山上有齊長城遺址,村後山是渤海和黃海水系分水嶺,水勢向南流入黃海。因為濕潤的氣候和極大的晝夜溫差,適合種植蘋果。31年前,這裡種出的蘋果轟動一時。
“1985年,村集體栽植了60畝蘋果。1989年,在農業部組織的蘋果擂臺賽上,村裏的蘋果一舉奪魁,獲得了農業部優質産品獎。”荒山口村負責人丁桂法告訴記者。
諸城市農業農村局果茶站站長房中文回憶起往事,也激動萬分,“當時我是蠶果站的一員,收到比賽通知後,站上負責出技術,村裏管理,經過幾個月的守護,優中選優的蘋果最終獲得了大賽第一名。那時候,有廣東省的客戶來尋求合作,一下子要好幾個火車皮的訂單,可惜我們根本拿不出這麼多蘋果。”
不過,曾經的榮耀並沒有為村裏換來多少財富,也沒有去擴充蘋果種植面積。1998年時,因為村集體統一管理的模式無法調動積極性,就以每畝5000元的價格分包給了個人,丁桂法就是當年的承包戶之一。
20多年過去了,荒山口村的年輕人不停走出去。50歲以下勞動力留在村裏的,數不出三個人。60畝果園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在慢慢減少。53歲的丁桂法最終砍掉了自己管理的蘋果樹,“年紀大了,管理不過來蘋果園,我在果園裏栽種了綠化樹,等長大成材就賣掉,省事。”
喬化果園的尷尬
10月13日上午,房中文收到了人保財險諸城公司業務經理王大勇的電話。王大勇聯繫過房中文多次,商議一起去為受雹災澇災的蘋果園定損。
大約10點鐘,王大勇開車順路接上了房中文。房中文在果品界40年,算得上諸城果品界“技術一哥”。有他的參與,王大勇心裏也有譜。
車往城南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駛去,在種植園區的小路上七折八轉,終於到了朱家村張志雲家的蘋果園。
深秋未到,張志雲家的6畝蘋果樹葉子基本掉光了,樹上的蘋果個頭不大,單手可握。見到保險公司的人來了,張志雲馬上走過來,“我都撿三次了,蘋果還是不停往下掉,今年損失太大了。以前一棵樹能結四五百個蘋果,都得半斤以上,現在不過150個,一個蘋果僅二三兩重。”
撥枝穿行時,記者看到了蘋果花,“哇,怎麼這時候開花了?”
張志雲上前摘了下來,“這一陣開了不少花,明年估計又要減産了。”
看記者一臉驚訝,房中文走過來説:“因為葉子都落了,這就給果樹一個信號,春天到了,到開花的季節了。等到明年真的春天來了,這一處就不會再開花了。”
“這片果園遭了水災,因為前一陣排不出水,果樹厭氧呼吸,出於自我保護,葉子紛紛凋落。”房中文邊走邊説,葉子掉了,蘋果就不再生長,所以個頭很小,口感也不佳。
張志雲告訴記者,自動脫落的蘋果,按照一斤一毛錢的價格,已經賣掉了七八百斤,“剩下的果子霜降後再摘,不少果面還有冰雹砸出的疤痕,優質果不多了。”
臨走時,房中文給出建議:如果起壟栽植,就不會遭受這麼大的澇災了。“他們這一家的蘋果雖然種了20多年,但是當時的苗子不錯,是矮化砧,説明當時栽植的人很‘前衛’,可惜被當作喬化樹管理了。”
房中文談起在喬化蘋果園指導技術的經歷,也是苦不堪言:“我每年都要到地裏指導果農種植,夏天裏面密不透風,要弓著身子往裏鑽,管理起來太費勁了,蘋果樹下見不到光,産量難以高起來。”房中文説。
在不遠處王洪國家果園,遭遇的情況也差不多。好在周邊不少戶都在今年購買了政府主推的蘋果特色農業保險,每畝地繳納200元,其中個人承擔80元,省市縣三級財政承擔120元。
“現在每畝地能挽回多少算多少吧,今年賺不了多少錢了。”張志雲説。因為靠近矮化蘋果種植基地,王洪國則一直在考慮改種矮化蘋果,“我想把老樹刨了,種上幾畝矮化蘋果試試。”
曾從4萬畝降至不到7000畝
今年11月份,諸城市將承辦濰坊市蘋果大賽。“去年,我們公司的富士蘋果獲得了濰坊市蘋果大賽二等獎,今年我們是主場,想用富士和維納斯黃金再上臺比一比,爭取拿到一等獎。”山東潤竹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行銷經理劉季作説。
工商資本下鄉的熱情,讓房中文看到了果業發展的希望。從今年開始,諸城市計劃每年發展優質蘋果兩萬畝,連續發展5年,打造農業産業新格局。
30多年前,房中文跟隨考察團去煙臺學習,看到當地農民種的片片果園,有人驚喜,也有人疑惑。
“當時就有幾名鄉鎮黨委書記提出疑問,‘你們地都種了蘋果,要吃糧食怎麼辦?’”當時煙臺果農呵呵一笑,讓房中文記憶猶新,“我們的蘋果那麼貴,賣掉後去哪兒買糧食不行。”
回到諸城後,幾個鎮先後增加了蘋果種植面積。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由於套袋、覆膜、嫁接等新技術的引進,諸城市蘋果開始發展壯大,蘋果總面積達到了4萬多畝。
可惜好景不長,進入21世紀後不久,由於全國各地果業發展迅速,果農遇到賣果難,果品價格也一路下滑,導致很多地方開始出現刨樹毀園現象,諸城市的蘋果面積從近4萬畝逐漸降至不到7000畝。
“現在來看,諸城市蘋果産業是落後的。”房中文曾帶領團隊深入調研,總結梳理出部分制約蘋果産業發展的瓶頸和産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些適合發展蘋果的鎮街對於蘋果産業規劃認識不足,甚至一心只想發展其他産業,導致全市蘋果産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隨意性和無序性。”房中文説,蘋果因為生産週期長,更需要有科學長遠的産業規劃。
諸城市的蘋果品種以富士為主,多是晚熟品種,而像早熟、中早熟的品種較少,致使成熟期過於集中,市場需求分配不均勻。
統計數字表明,現階段諸城蘋果仍然是以散戶種植和分散經營為主,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示範園區不多。散戶在信息、技術、資金、運輸等方面,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國內外大市場需求。
今年3月25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推動蘋果産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強調把發展現代果業作為推動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蘋果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植、集約化栽培、機械化管理、品牌化銷售、産業化經營,加快建設現代果業強省。計劃到2025年,我省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年産量達到1100萬噸,畝均效益增加500元以上,優質果率達到90%以上,現代栽培模式果園發展到120萬畝。
密植矮化蘋果無疑成為現代栽培模式的代表之一。“我們一直在推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可是沒有被大部分果農認可。他們依賴傳統喬砧蘋果種植模式,對於新品種都處於試驗觀望階段。”房中文説。
諸城境內新發展的矮砧蘋果示範園多數由企業轉型投資和合作社聯合投資建設的。個體種植戶難以轉調種植模式,除去投資大的原因,一些果農還覺得栽下樹後可以外出打工,讓果樹自己長就行了。
近年來,諸城市發展現代種植業的想法愈加強烈。四年前,諸城市提出了“三調兩提”(種植業大田調大棚、山地調林果、零散調規模,畜牧業提升標準品質、提升養殖效益)的思路,並制定出臺了鼓勵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扶持政策,採取對規模化園區基礎設施配套獎補、投資主體貸款全額貼息兩種方法進行鼓勵發展。諸城市現有蘋果種植面積3.2萬畝,大多是近4年發展起來的。
工商資本下鄉試水
10月14日,雨水淅淅瀝瀝一天,山嶺中水汽氤氳。“今年雨水較多,我們的園區又在山嶺上,起壟栽植加上嶺地坡度高,並沒有受到太多水澇災害。”山東潤竹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皇華基地經理劉淑院説。
“前幾天,套袋的部分蘋果剛剛摘袋,今年一半蘋果沒有套袋,再有10天就可以採摘了。今年經歷了兩次雹災,優質果率還能有50%吧。”劉淑院望了望果園,他認為今年自然災害不斷,這樣的收成還算可以。
正説話間,一群大鵝突然從蓄水池旁的小道涌了出來,見到開闊的果園,“哦餓、哦餓”叫了起來。“這群鵝有500多只,每天我們都會放出來兩次,趕到果園吃草。鵝從不吃蘋果葉,地上的草卻不放過,所以我們從不為除草犯愁。”劉淑院説。
為了讓果樹長得好,基地重視與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希望讓果子有賣相、口感好。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蔣高明教授團隊合作後,蔣高明教授拿出的方子叫“六不用”,即不用農藥、化肥、轉基因、地膜、除草劑、添加劑。
“我們現在的種植模式就是朝‘六不用’努力,雖然基地結出的果子蟲多,優質果率差,價格卻比市面上的蘋果高出一倍。”劉淑院説。
前一陣,蔣高明又提醒基地技術員,趁著果樹根系第三次生長高峰到來,要準備好大量秸稈作物,覆壓到果樹下增肥。
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專業畢業的王秀娟,現任山東潤竹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加入公司五年來,見證了公司農業的起步發展。
園區面積大了,管理起來也難免會鬆散。王秀娟告訴記者,林家村千畝基地較為平坦,在排水時,管理人員“顧頭不顧尾”,結果導致排水末端積水嚴重,澇死一片果樹。
投資和維護成本之大,也讓初涉農業的投資方沒有想到。王秀娟拿出一份項目投資概算表,苗木、水泥柱、鐵絲、竹竿、水肥一體化設施,以及物聯網建設等算在內,每畝地投資平均在1萬元左右。“兩個基地每年單是維護費用,就需要數百萬元,都是依靠房地産賺來的錢支撐著。”王秀娟説。
在位於常山東麓的蘋果樂園,負責人孫仲海介紹説,“我們從國內外引進了60多個好品種,希望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蘋果種植示範基地。”目前,蘋果樂園投資方山東農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累計投資1.5億元,共栽植蘋果、大櫻桃3200余畝。
“後發優勢”如何顯現
荒山口村蘋果的名氣並沒有逝去,雖然蘋果越種越少,卻因為口感好並不愁賣。“每年從青島、廣東等方向來不少商販,蘋果都能銷售一空。”丁桂法説。
正北不遠處,曙光水庫周邊,佔地3800畝的蘋果基地已經建成。
種植地塊足額流轉、落實,是諸城扶持蘋果産業發展的舉措之一。目前,包括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在內的6個鎮街已經完成流轉面積10980畝,並全部栽植完成,水肥一體化設施配套完成。
産業要發展,資金是重頭。為了解決資金難題,發展高端現代農業,諸城市成立了國有公司山東禾融農業科技集團。
“我們創新推出了‘企業融資+建設基地+提供技術服務—農戶租賃經營—企業回購+利益再分配’的運作模式,由企業投資建設,解決了農戶融資難、數額小、期限短、成本高、風險大等融資問題。”山東禾融農業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劉志新介紹説。
資本下鄉示範種植,農戶想加入進來,怎麼接納?
諸城使用了“按揭農業”的方案。想參與種植的農戶與山東禾融農業科技集團合作,只需要繳納少量租賃費便可以經營果園,從果樹開始結果後的第三年開始計算,獲得收益後,再按揭償還投資成本,逐步獲得果園所有權。創新思路一齣,不少外出打工的農戶也想返鄉租賃果園。
9月29日,山東省總商會系統工商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在諸城召開,在觀摩環節,與會嘉賓到多個果品産業基地參觀。在緩慢行駛的車上,山東百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行友能夠一眼看出套袋的蘋果是什麼品種,“今天看到的果園有不少維納斯黃金,兩年的時間就不稀缺了。去年這種蘋果批發價格在每斤15元左右,今年估計要跌到10元以下了。”
“諸城的果樹才栽植三四年,會不會面臨剛開始結果就過時的結局?”袁行友發問。
對於目前銷售,劉志新、房中文等人認為還不是難題。“諸城乃至濰坊當地維納斯黃金還是很少,需要從外地大批量購進,市場有極大空間。”
不過,對於目前大部分新栽植苗木都是富士系列品種和維納斯黃金,房中文也在為新品種擔憂,“酸甜適口等新品種只佔百分之一,實在是太少了。”
房中文等人的希望寄託在常山腳下的諸城市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在這裡,工人們正在把切取的莖尖、根尖、葉片等放入增殖培養基,通過培養液生長後再轉移到溫室培育,此後才能移植到大田中。
“我們與各大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專攻苗木繁育技術,現在孵化器已經擁有了國際領先的苗木技術,培育出矮化蘋果、矮化大櫻桃等多個優質苗木品種,並獲得農業部産品品質認證,年繁育能力達到蘋果苗木1000萬株、大櫻桃苗木1000萬株。”諸城市國家級農林科技孵化器負責人侯志剛介紹説。
果樹繁殖快,可是從幼苗到育成苗木,最少需要三年時間。“我們從國外引進了一些酸甜適口的品種,還從兩家果樹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拿到了‘華碩’‘魯麗’‘福麗’等早熟新品種,填補了諸城蘋果都是單一晚熟品種的空白。”房中文説。10月16日,在棲霞市舉辦的2020年中國蘋果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上,孵化器提供的“福麗”蘋果在全國蘋果大賽中獲得了金獎。(大眾日報記者 張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