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東港區:數字激發産業新變
2024-01-30 10:22:05來源: 大眾日報編輯: 郭富瑩責編: 趙銀平

  原標題:東港區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多産業場景應用——數字激發産業新變  

  這是一組“聰明”的生産線,“工人”是一台臺智慧化原料配送、生産、包裝設備。這是一組“雲端”産業鏈,僅憑幾臺電腦足不出戶便能實現與國內外客戶的實時交易。  

  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深耕“數字+”,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在生産和交易等多産業場景的應用,推動生産智慧化、管理信息化、市場網格化、産業數字化。數字,正在這裡激發産業新變。

  以數賦能 改造傳統産業鏈

  走進山東比特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特智慧科技”)智慧製造基地的SMT車間,6條生産線正在快速運轉,6名工人不慌不忙地通過數控屏跟蹤操控著各個生産設備。

  從組裝到檢測再到包裝覆膜,全程電腦控制,生産線每16秒就有一部電話機下線。“每條生産線都有自己的‘大腦’,實行數控管理,可以依據生産進程自主調試、自主管控。”該公司智造總監馬麗華介紹。

  在數字化改造前,企業産品大多是傳統的手工生産,存在用工多、效率低、産品生産一致性差的問題。2023年,在東港區的支持下,企業實行整體搬遷升級,謀劃已久的數字工廠付諸實踐。在MES、WMS、ERP、APS等數智化技術的加持下,從原料提取到産品製造、品質檢測,再到後期包裝,實現信息共享、程式控制。達産後,可年産通信産品500萬部、物聯網模組和晶片模組1000萬個。

  數字化改造後,比特智慧科技不僅讓生産效率提高了40%,用工也節省了70%。“以前一小時生産大概150部的話需要40多人,現在一小時能生産180~200部,基本上只需五六人。”馬麗華介紹。

  老企業數字化華麗轉身,是東港區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在數字化大潮中,該區實行“工業強區”三年突破行動,不斷將“數字”向整個製造業滲透,瞄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改造傳統産業鏈,讓東港製造向東港智造邁進。截至目前,該區共引育德譽精工、力山特智慧科技、淩越智慧科技等10多家數字型加工廠和上百個數字化車間。

  聚數成勢 培育“強鏈”之源

  在東港區,有一個共識:只有數字活力旺盛,高品質發展才能保持勃勃生機。

  聚焦數字物流、電子商貿以及雲計算等領域,該區先後啟用“星耀東港·星匯聚”人才會客廳、日照會客廳(青島),並組織到西安、太原開展推介,敞開懷抱招才引智,為新的發展熱潮蓄勢聚能。

  在此基礎上,該區出臺《東港區促進互聯網服務外包業高品質發展辦法》《東港區服務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文件,既有減免租賃費、提供創業者公寓、項目創新獎勵等真金白銀的支持,又有“一企一策一專班”保姆式服務的全流程跟進。

  目前,日照市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日照産業互聯網總部基地、港産城融合數字經濟平臺等一批載體項目建成投入使用,重點引育産業互聯網、平臺經濟、總部經濟等業態,打造數字産業新高地。以平臺化提升産業集聚效應,為新興動能的聚集成勢搭建舞臺、提供溫床,日照産業互聯網總部基地不到5個月就招引了沙師弟、飛熊領鮮、婚禮紀、福布雲商、雲煤網等13個項目落地,另有7家意向企業在洽談推進中。

  數據顯示,目前,東港區上雲企業達到2000家。2023年東港區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18座重點商務樓宇實現稅收11.4億元。

  數字領跑 貫通産業全鏈條

  搭建數字化産業平臺、發展數字化産業項目,東港區意在提升對各條産業鏈資源要素的配置力。

  借助數字環境,東港區通過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搭建“空中絲路”,打通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金融鏈壁壘,實現技術研發、原料配給、産品加工、貨物交易一體化網絡化運作,從而實現産業發展的精準高效運行。

  落地日照産業互聯網總部基地的中國産業互聯網百強企業聚塑雲,利用SaaS系統搭建塑化領域中小微加工企業、貿易商、物流公司、金融平臺,通過大數據這一“産業大腦”,面向100多萬家塑膠製品工廠精準提供原材料交易、一站式採購、供應鏈金融、製成品銷售及在線支付、物流服務及研發需求資訊等方面的綜合化平臺服務,年交易額達70億元。

  不久前,該企業又投資3億元建設了聚塑新材料項目,新上生産線50條,並與南京大學合作組建新材料産業研究院,達産後可實現年産值5億元。一端對接上游原料供應商,一端聚焦下游用戶,“數字交易+研發+生産”的産業鏈條進一步被拉伸。

  而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運用,“B2B”理念的融入,東港區人力資源連結百業的步伐也在加快。日照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開發的“日得易”互聯網+靈活就業服務平臺,打造了一個實時開啟的“線上人才交流洽談會”,通過崗位人才雙向智慧推送,讓需求的對接、匹配更加高效和精準,先後為4100多家企業精準匹配了25萬人次的就業崗位,為380多家企業定向輸送人才。(大眾日報記者 丁兆霞 通訊員 盧立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