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非遺之美架起友誼之橋! 歷下區成功舉辦"非遺國際朋友圈"中外文化交流活動
由共青團濟南市歷下區委聯合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濟南市歷下區圖書館策劃的“非遺國際朋友圈”系列活動在濟南市歷下區百花洲青年之家舉辦。2025年“漢語橋”山東師範大學肯尼亞肯雅塔大學孔子學院短期研修團的13名青年學生共同參與。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lobal Connections" series of event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Jinan Lixia District Committee, Lixia Distri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enter, and Lixia District Library, was successfully held at the Baihuazhou Youth Home in Lixia District, Jinan. The event welcomed participation from 13 young students of the 2025 "Chinese Bridge" short-term study tour group, comprising members fro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 Confucius Institute at Kenyatta University in Kenya.
歷下區非遺保護中心精心挑選了掐絲琺瑯、呂氏傳統合香製作技藝、泉水扎染三個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活動現場,肯尼亞的學子們積極參與,親身體驗了每一項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
在泉水扎染環節,代表性傳承人李潔老師向大家講解了特製的染料及扎染的製作工藝,將白布折疊、捆紮、浸入板藍根調製的染液,解繩瞬間,藍白相間的雲紋、水波紋如泉水漣漪般在布面鋪展。學子們拎起自己創作的扎染方巾,為水與色的奇妙反應歡呼。
在呂氏傳統合香製作技藝的體驗中,學子們被淡淡的香氣所包圍,代表性傳承人呂宣貴老師帶來了艾草、青蒿、藿香等中草藥,講解了合香的歷史淵源,並帶領大家通過配料、研磨、包紮製作香包。
在掐絲琺瑯的製作過程中,傳承人周榮榮老師介紹了這項技藝的歷史發展及傳承創新,外籍友人被精細的工藝和豐富的色彩所吸引,親手將金絲粘成圖案,再填入五彩釉料,當成品初顯,紛紛驚嘆于這項曾為宮廷御用技藝的華貴與精巧。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次非遺體驗,也為歷下區建設國際化一流中心城區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未來,歷下區將以非遺為紐帶,串聯起更多“國際朋友圈”,讓古老技藝在現代文明中綻放新的光彩。(濟南國際傳播中心記者 雷有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