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近年來,東營市認真落實海洋強省建設各項部署,錨定經略海洋、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目標,接續實施兩輪海洋強市建設行動,海洋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東營唐正新能源生態高效漁光互補項目現場,一排排光伏電板在水面上熠熠生輝。
從數據來看,東營市海洋産業結構持續優化,海洋經濟呈現穩中提質、持續向好態勢。2024年,東營市海洋生産總值突破1200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居山東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東營市海洋生産總值610.72億元,其中13個海洋主要産業實現增加值462億元,同比增長7.6%,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産業實現增加值28.2億元、同比增長9.8%,佔比提高0.2個百分點。
強産業:築穩海洋經濟“壓艙石”
隨著單點係泊水下軟管關鍵螺栓被液壓扳手精準擰至設計值,東營港25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及配套工程2座25萬噸級單點係泊泊位提前完工。這座北方首個採用單點係泊技術的超大型原油碼頭,填補了東營市無超大型碼頭的空白,可實現遠洋超級油輪直航東營港,顯著增強進口原油接卸能力,有效降低周邊石化企業綜合物流成本,為魯北高端石化基地建設注入動力,也為海洋經濟強産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海洋經濟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東營市高位謀劃向海圖強,系統部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培育壯大等“七大行動”。在項目上,推進總投資729億元的80個海洋産業項目建設,開工率達80%;加快實施國華HG14海上光伏、渤中海上風電G場址等重大項目,東營市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988萬千瓦、佔東營市總裝機的67%。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産業園入選山東省首批海洋特色産業集聚區,招引上海電氣、中船海裝等15家頭部企業入駐,簽約落地産業鏈項目37個。
海洋服務業也在同步突破。城東海上文旅、萬邦海洋裝備認證服務等4項目入選全省海洋服務業高品質發展重點項目名單。廣利臨港、農高區深藍等2個海水淡化項目已立項備案,建成後東營市海水淡化能力將達15萬噸/日。
優治理:繪就海域管控“新圖景”
為保障項目用海要素需求,東營市加快推進海上新能源項目用海審批,輝陽漁光互補項目四期取得國務院用海批復,渤中海上風電B1場址項目取得東營市政府批復、G場址項目一期順利並網;在油氣用海項目分類處置上,建立“一企一策”服務機制,明確辦理標準,簡化審批流程,實時跟蹤進度,累計審查海域論證報告298項等。
在海域管控方面,上半年新增海域確權項目148宗,東營市累計納入海域監管項目達2490宗,實現海域資源精準管控;加強圍填海行為管控,東營市自然岸線保有率達60.22%。同時,東營市還積極探索海洋使用管理新模式,形成《東營市“漁光互補”海域立體分層設權實踐與經驗》,為海域空間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海洋生態修復治理,東營市高標準實施永豐河入海口南部海草床生態修復項目,採用“種子播撒+幼苗移植”複合修復技術,目前已完成800萬粒鰻草種子播撒,同步開展鰻草幼苗移植前期工作,為生態修復儲備優質種質資源;在互花米草防治上,啟動年度首輪地表植株清零行動,清除零星復發互花米草8.25公頃,持續鞏固治理成效。
興漁業:激活綠色轉型“新動能”
漁業的綠色轉型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東營市河口區漁業綠色循環發展項目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立項,東營市連續成功爭取墾利區、河口區兩個國家級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項目,爭取資金3億元。
東營市積極打造漁業試點集群,不斷加快漁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實施墾利區國家級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恒盛農業、景明科技等5個池塘標準化改造項目開工建設,已完成投資1.1億元;紮實推進山東省黃河三角洲對蝦全産業鏈提質增效試點,三角洲智慧工廠化養殖(三期)、沃德現代漁業示範園現代化養殖(三期)等項目基本建成,新增工廠化養殖車間面積5萬平方米。
同時,深入推進水産種業振興,實施現代漁業種業提升工程,圍繞南美白對蝦、黃河口大閘蟹和刺參等品種聯合攻關,引進對蝦親蝦5萬對、繁育優質蝦苗150億尾,中朗公司日本對蝦新品種“黃豐1號”正申報農業農村部新品種認定;繁育耐鹽鹼、早成熟黃河口大閘蟹大眼幼體2000萬隻;培育刺參優質苗種6億單位;津浩牌利津鱸魚入選《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打響“黃河口”漁業品牌。
嚴格增殖放流全過程監管,建立“放流前種質檢測、放流中實時監測、放流後效果評估”全鏈條管控機制,在近海海域和黃河水域增殖放流各類水産苗種6.49億單位,有效補充了漁業資源。
固根基:築牢安全發展“防護網”
近日,東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東營海事局在東營中心漁港聯合開展“商漁共治2025”宣傳教育和毛蝦開捕前安全檢查活動,進一步維護海洋伏季休漁期間毛蝦專項捕撈生産秩序。
在安全管理上,東營市發揮市漁安委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構建海上安全協同治理格局。加強漁業安全檢查,全部完成閉環整改;提升漁業本質安全水準,加快推進智慧漁港漁船綜合管控平臺建設項目(二期)提升工程、漁船船上設施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強化漁港漁船“技防”水準;組織開展全市漁業安全生産應急演練等活動,切實提升漁民群眾安全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海洋預警報工作同樣實現高品質推進。東營市全力推進山東省海洋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項目(東營段),嚴格落實24小時、72小時和旬預報等海洋預報制度,今年累計發佈海洋預報1000期、海洋災害警報24期、海洋災害專報14期,發送警報短信20萬條,有效保障沿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此外,東營市還嚴守水産品品質關,構建“從池塘到餐桌”全流程品質監管體系,開展水産苗種及養殖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專項行動,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從海洋經濟的蓬勃發展到海域治理的精細高效,從“搖搖晃晃”邁向“安安穩穩”,東營市正將海洋發展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持續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健全完善海洋發展體制機制,讓高品質發展的“藍色引擎”更加強勁。(文 衣笠瑋 牟玉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