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平臺“鏈”起十六市,助力“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齊魯農超紮根百縣網羅山東全域好品
建立合作種植基地,使分散的種植戶融入更大的産業體系。
近日,在淄博市沂源縣的種植園裏,果農們正忙碌地將色澤誘人的桃子打包,以迎接“齊魯農超大篷車”的到來。就在不久前,“齊魯農超大篷車”項目啟動,預計前往山東十六市的百餘個區縣,開始新一輪的溯源帶貨。從魯西到膠東,從省城到沿海,百餘區縣的農産品將從家門口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而這只是“齊魯農超”助力鄉村産業振興的一個縮影。
全域整合破壁壘 “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多虧了‘齊魯農超’,我們家的桃才不愁賣。”這段時間,沂源縣果農李德勝總是滿臉笑容,看著自家的桃子被搬上貨車,運往全國各地,他的心裏很踏實。李德勝種了半輩子桃,對自家桃子的品質充滿信心,可桃子成熟時,銷路卻成了問題。“以前就靠一些商戶來收,價格壓得低,只能在本地和周邊市場銷售。”回憶起過去,李德勝有些無奈。“齊魯農超”的到來,讓他看到了希望。
“要實現鄉村産業振興,首先需整合資源,形成規模優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副總經理、山東齊魯農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紅傑稱,他們以全域化資源整合為支柱,打破縣域界限,致力於實現“一平臺覆蓋全省”。在桃産業發展上,這一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近兩年來,“齊魯農超”先後前往蒙陰、安丘、微山等地,與當地政府、合作社及優質園區建立深度合作關係。2025年,“齊魯農超”繼續舉辦“桃桃季”線上主題活動,通過産區直播、品種産地科普、爆品推薦等創新行銷方式,將蒙陰蜜桃、安丘蜜桃等集中展示。這不僅為這些地方名桃拓寬了銷路,還塑造了“山東桃”高品質産業集群的品牌形象,讓山東桃産業以整體優勢參與市場競爭。
這種全域化資源整合模式,同樣惠及濱州沾化冬棗。“齊魯農超”通過溯源行,與濱州沾化冬棗種植農場交流合作,建立合作種植基地;邀請農場老闆馮偉英作為“村村有好品·村村有紅人”山東好品推薦官,將沾化冬棗推向更廣闊市場,使分散的冬棗種植戶得以融入更大的産業體系,共享資源整合帶來的紅利。
據了解,“齊魯農超”聚合近5600家優質農特産品企業,精選應季生鮮與地域特色産品,並深入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高端社區、商業中心等場景。
在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吳學軍看來,“齊魯農超”的全域化資源整合,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解決了農産品産銷對接難、品牌分散的問題,將分散的小農戶與大市場連接起來。“‘齊魯農超’的這種資源整合模式,打破了以往農産品各自為戰的局面,讓山東農産品能夠以整體形象亮相市場,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齊魯農超”深耕齊魯大地,整合十六市各縣域優企名品,截至目前已上線20個地市和主題品牌館。
從“賣産品”到“建平臺” 山東農産品附加值飆升
聚合資源後,品牌建設成了推廣的重要一環。劉紅傑介紹,“齊魯農超”構建了品牌共生體系,注重品牌建設,助力企業品牌、區域品牌、平臺品牌協同增值。在桃産業中,通過連續舉辦“桃桃季”線上主題活動,將蒙陰蜜桃、安丘蜜桃等地方品牌與“山東桃”産業集群品牌相結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如今,“山東桃”已成為高品質桃子的代名詞,消費者一提到山東桃,就會聯想到鮮美多汁、品質優良。
在數字化時代,農業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對品牌的打造。2025年5月,“齊魯農超”線上開啟“吃瓜節”。通過線上活動,對山東各色品種好瓜進行多角度宣推,利用直播等數字化手段,讓消費者直觀了解西瓜的種植環境、生長過程和口感特點,大大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線上“吃瓜節”期間,西瓜銷量大幅增長,不少農戶通過“齊魯農超”平臺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齊魯農超”還通過政媒企協同機制,借助政府政策支持和主流媒體傳播力,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齊魯農超”還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提高農産品市場佔有率。
“全域化資源整合、數字化驅動、品牌共生體系、政媒企協同機制、開放生態構建,是平臺的五大支柱。”劉紅傑表示,在政策支持、電商發展、助力消費等機遇下,“齊魯農超”將持續整合山東省資源,不斷推動農業數字化、品牌化、市場化升級。
平臺建設為山東農業産業帶來了附加值提升。“‘齊魯農超’通過平臺建設,讓山東農産品從‘賣産品’向‘賣品牌’轉變,提高了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為鄉村産業振興提供了持久動力。”吳學軍説。
四位一體+四鏈融合 農産品流通“全鏈條煥新”
“從交易到生産決策,再到品牌包裝和物流支撐,平臺實現了農産品線下線上的高效流通。”青島天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帥表示,“齊魯農超”的平臺建設,為山東鄉村産業振興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讓鄉村産業不僅有“農”味,更有科技味、文化味和商業味。
據了解,“齊魯農超”構建了四位一體平臺,包括交易中樞、數據中臺、品牌引擎和生態樞紐,為農産品的銷售和産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交易中樞建立便捷、安全的交易系統,提供交易撮合、在線支付、訂單管理等服務;數據中臺通過數據分析和科技賦能,實時監控市場動態,為農戶和企業提供精準決策支持;品牌引擎構建“1+16+N”的品牌建設架構,強化品牌塑造與行銷推廣;生態樞紐整合山東各地農副産品生産企業、合作社、農戶等資源,建設涵蓋物流、金融等服務資源的大農業生態。
安丘草莓大集的舉辦,就是“齊魯農超”平臺建設的成功案例。2025年1月22日,“齊魯農超”縣域行安丘站暨2025首屆安丘草莓大集開幕。依託“齊魯農超”平臺的優勢資源,向外宣推“安丘草莓”集群品牌,提升“安丘農耕”品牌影響力,以草莓産業為起點,共同打造“齊魯農超·安丘樣板”。當地草莓種植戶表示,自從“安丘草莓”品牌知名度提高後,草莓價格有所上漲,而且銷量更好了,大家的收入明顯增加。
“我們還進行融合發展,拓展農業産業新空間。”劉紅傑告訴記者,平臺以“四鏈融合”為發展方向,通過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融合,為農業産業拓展“新空間”。
“齊魯農超大篷車”項目便是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2025年7月,“齊魯農超大篷車”啟程,穿越山東百縣。在安丘首站,該項目不僅進行了安丘蜜桃溯源直播帶貨,還尋訪科技富農的生動實踐,見證優質農特産品走出鄉村直達餐桌,捕捉鄉村振興之路上的奮鬥瞬間。這一項目將農業與科技、文化、電商深度融合,通過直播展示農産品種植加工過程中的科技應用,傳播當地農業文化,同時借助電商平臺銷售農産品,實現了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有機統一。
“齊魯農超”還與駐村第一書記合作,推動農業産業融合發展。邀請第一書記農産品入駐“齊魯農超”小程式,參加山東好品巡禮、線下展會等活動,成立“尋鄉味·第一書記在行動”專題。不僅幫助第一書記所幫扶的村莊銷售了農産品,還帶動了當地鄉村旅遊等産業發展。(齊魯晚報記者 于泊升 邊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