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9月18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第22場“魯醫健康説”健康知識發佈會,聚焦老年期癡呆防治。伴隨人口老齡化,老年期癡呆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發佈會上多位醫療專家現場答疑,並呼籲提高公眾科學認知,增強“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意識。
何為老年期癡呆?專家回應,老年期癡呆是由腦部疾病導致的一組疾病概念,主要發生在60歲以後的老年人。老年期癡包含阿爾茨海默病、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癡呆等多種疾病,其中阿爾茨海默病佔比最大,約為60%—70%。阿爾茨海默病一般分為三個階段:臨床前期腦內已經發生病理變化但無明顯症狀,因技術局限,早期診斷和篩查還存在一定困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期對於患者非常重要,此階段病人會出現認知症狀,干預得當病情可不再加重;癡呆期病理損傷明顯,輕度階段影響工作生活,中度階段出現精神行為症狀,重度階段則需完全依賴照料。為此,專家呼籲,“做好早期防治,對老年人尤其老年期癡呆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就如何早識別早就診,專家指出了一系列早期信號。老年期癡呆最主要的早期表現之一是“忘事兒”,還可能會發現自己難以完成日常熟悉的例行事務。語言障礙也是一個比較顯著的早期表現,患者經常會在交談中途停頓,不知道如何繼續,或者重復講述,詞彙量減少,有些特殊類型的老年期癡呆早期還會出現聽理解障礙。此外,早期患者還在判斷時間、空間結構、距離或識別顏色上出現困難,産生回避放棄工作聚會等社交退縮情況,情緒和性格還會發生明顯改變,出現運動和睡眠障礙等問題。專家建議,一旦發現上述症狀可到神經內科、老年病科或“記憶門診”就診,最好由熟悉情況的家人陪同,幫助醫生更快、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病情、提供最合理的診療方案。
專家將導致老年期癡呆的危險因素分為不可改變(年齡、遺傳與家族史、基因、唐氏綜合徵等)與可改變(“三高”、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等)兩類。在可改變的系列危險因素上,專家提供了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專家建議,要堅持規律運動,採用健腦飲食,保持大腦活躍,積極連接社會,定期體檢管好慢病,告別煙酒壞習慣等。專家總結,預防老年期癡呆,讓大腦這個“指揮官”工作得更久、更穩健,靠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越早越好,堅持越久越好。(文 陳天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