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

2016-12-30 14:30:50|來源:人民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

  人民網上海12月30日電 (記者姜泓冰) 上海市近日公佈“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規劃》提出,未來五年,上海將努力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

  為實現這一目標,上海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傳播體系、文化産品創作生産體系、公共文化設施體系、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産業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等八大支撐體系,明確了九大主要任務,還設立了一系列“個性化”城市文化發展指標。比如,到2020年,建成3個以上國內一流、初具國際影響力的上海智庫,全市公益廣告專用陣地(端口)要佔全市廣告設施總量10%以上,建設500個以上志願者服務基地,全市誌願者註冊人數佔常住人口比率10%以上等。

  為形成與國際文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市民文明風貌,“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全面開展“市民修身計劃”,每年針對2至3個熱點問題,集中開展除陋習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公益廣告地方立法,加大公益廣告宣傳力度。修訂《上海市誌願服務條例》,打造統一規範的志願者註冊平臺,建設市、區、街鎮三級志願服務中心,加強各領域專業志願者隊伍建設,完善社區志願服務體系。

  根據規劃,上海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解放日報等傳統主流媒體整體轉型,深入探索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發展路徑,提出打造全國領先的新媒體品牌、用戶數過億的平臺級新媒體或新應用等預期性指標。

  在影視等文藝創作生産中,提升“上海出品”影響力,衡量指標包括電影備案數量比2015年翻一番、電影票房收入佔全國8%和網絡視聽市場份額佔全國市場份額25%等。

  為建設現代文化産業重鎮,上海還提出,到2020年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13%以上的目標。這意味著,文化創意産業比重僅次於金融業,將成為上海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為持續激發城市文化創造活力,上海還提出積極發展城市公共空間藝術,“引導街頭藝人、塗鴉藝術等健康發展”也出現在新的《規劃》中。與之相關,上海將研究制定或者修訂《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上海城市街頭藝人管理條例》《上海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上海市文物經營管理辦法》《上海市公益廣告促進條例》《上海市著作權管理若干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規範網絡信息服務、保障網絡信息安全、推進網絡社會管理的有關制度,以加強法規政策保障。全面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以版權保護促進文化創新。

  據介紹,未來五年,上海還將凸顯“黨的誕生地”的城市歷史定位,實施迎接建黨百年“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為此,上海將加強對中國共産黨早期在滬活動紀念地及偉人紀念設施等紅色歷史資源的整合規劃、保護利用、研究宣傳。同時加強對工業文化遺存、重要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和挖掘整理,啟動實施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改造、利用,把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增強城市文化歸屬感。為此,上海將實現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完成率100%、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0項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産特色學校達到200所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