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每天千余噸餐廚垃圾“漏報” 建議實行實時監控

2017-01-09 15:00:33|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以上海2400萬人口計,全市應産生1800-2000噸/日餐廚垃圾。但2016年1月各區縣上報數據卻顯示,納入本市餐廚垃圾申報率統計口徑的産生單位42414家,總申報率89%,總量僅約860噸/日。”民革上海市委在即將提交上海市兩會的《關於更新觀念破解短板,提升上海餐廚垃圾處置水準的建議》提案中指出,這些未經申報處置,“漏報”的餐廚垃圾每天約有1000多噸,增添了食品安全隱患,不利於城市的安全運行。提案建議對餐廚垃圾的處置實現實時監控,避免出現車輛灑漏、亂停亂放、私自買賣等現象發生,不給其穿上“馬甲”成為“漏網之魚”的機會。

  民革市委經調研發現,《上海市餐廚垃圾處理管理辦法》(市府第98號令)于2012年12月26日頒布並隨之實施至今,法令的實施推進並不順暢,效果不甚理想。體現在餐廚垃圾源頭申報量不足;收運過程不規範;末端處置能力不足,資源化利用水準低,缺乏創新動力等,與原設定目標尚有較大差距。

  據統計,上海目前每天約有1000多噸餐廚垃圾未經申報處置,經分析,這些餐廚垃圾或是通過穿上城市生活垃圾的“馬甲”,作填埋焚燒處理,或是被非法收運者偷運至養殖場等,這樣做可以規避按法規應繳納的餐廚垃圾申報處置費,還能從養殖場等處獲得不當利益等。

  如何杜絕每天1000多噸餐廚垃圾“漏報”後“不知去向”的問題,民革市委在提案中拿出了應對辦法,建議編制“上海市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建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提出規範意見,研究、制定相關標準,構建安全高效、覆蓋上海的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在國家層面,針對餐廚垃圾處置的單獨立法尚屬空白,上海如能先行一步,將對國內餐廚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事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提案建議建立和完善覆蓋從申報、收集、運輸到處理全過程的信息化監管手段,實現實時監控,避免出現車輛灑漏、亂停亂放、私自買賣等現象發生。

  另外,對在全市餐廚垃圾産生量中佔比80%以上的黨政機關和高校、院所等大型單位食堂及農貿市場等,宜推進實施就地、就近減量處置,而對數量眾多,分散在全市各處的大中型餐飲企業(在總量中佔比約1/3),應實現全系統的優化管理,作就近減量處置,分步實施。

  提案還建議引入為杭州G20大會提供優質服務的杭州本土企業的技術裝備“有機垃圾集成智慧多功能一體機”,該産品以物理處置取代生化處置,快速減量率可達70-90%以上(濕垃圾70%,餐廚垃圾90%),分離出的廢油脂可直接回收利用,而幹渣可成為有機肥的主要原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