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1月9日報道:今天,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重大成果産出的重要指標之一。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予287項(人),其中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1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技合作獎5人和1個組織,授獎總數比2015年減少15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屠呦呦研究員,趙忠賢院士。
國家自然科學獎中,一等獎1項,“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震蕩新模式”,負責人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
國家技術發明獎中,一等獎3項,全部為專用項目。
國家科技進步獎中,特等獎2項,“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等單位完成;另外一項為專用項目。一等獎17項,創新團隊3項。
2016年度上海共有52項牽頭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總數比2015年增加了10項,佔全國獲獎總數的18%,連續15年獲獎比例超過10%。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獎5項(均為牽頭完成),國家技術發明獎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8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技進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之一。在2016年的獲獎項目中,公眾普遍關注的城市空間應用、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能源資源等方面涌現了大量優秀成果。這些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對保障百姓身體健康、提高百姓生活品質、便捷百姓生活、促進上海城市和諧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朱合華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高密集區大規模地下空間建造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高校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解決日益嚴重的“城市病”。項目團隊攻克了當前我國在城市高密集地區大規模、集群化建造地下空間所面臨著的周邊環境控制、改擴建及安全穿越等關鍵難題,建立了以“點狀新建與改擴建、線裝穿越、面上集成示範”為主線的核心技術成果體系。成功為徐家匯地下商圈軌交三線換乘樞紐站改造、陸家嘴地鐵站空間改造、虹橋樞紐地下穿越工程等重大工程提供技術參考。這一成果還應用於北京、上海、廣州、重慶、蘇州、南昌、印度等130多項有重大影響的代表性工程中,促進了地下空間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了學科與行業的跨越發展。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朱合華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高密集區大規模地下空間建造關鍵技術及其集成示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資料圖)
主動脈擴張性疾病包括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是一類凶險的致死性疾病。第二軍醫大學景在平團隊將該類疾病的微創治療技術進行創新,突破國際公認的血管微創腔內禁區,牽頭制定我國首部《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腔內隔絕術應用指南》,改變了主動脈擴張性疾病的傳統單一治療模式,促進了我國在危重血管病診治技術領域的發展和進步,使得我國在主動脈擴張性疾病近遠期治療效果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第二軍醫大學景在平團隊將該類疾病的微創治療技術進行創新(資料圖)
青光眼位列全球不可逆致盲眼病第一。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孫興懷團隊從臨床實際出發,結合專業進展和新技術,就公眾普遍關心和青光眼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用通俗的語言、形象的比擬,撰寫《了解青光眼、戰勝青光眼》的科普書,並通過青光眼俱樂部、網絡新媒體、社區諮詢和義診等多樣化的科普宣教,建立起青光眼科普防治和自我保健的“上海模式”,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和推薦。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孫興懷團隊建立青光眼科普防治和自我保健的上海模式
同濟大學蔣昌俊領銜的“網絡交易支付系統風險防控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近年來網絡交易支付欺詐呈現爆炸性增長趨勢,傳統防禦技術難以應對。該項目以行為證書與認證機制為創新核心,構建了網絡交易支付系統風險防控技術體系和平臺,交易資損率由十萬分之3.4降低到十萬分之0.97,技術水準居於該領域國際領先,顯著提升了中國在互聯網産業的國際地位。
2016年度上海市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重大科技成果中,上海參與全國跨地域協作項目達到28項,佔比超過一半,其中既有高校科研團隊與外省市合作開展研究,也有企業利用技術優勢為全國提供産業平臺支撐,體現出上海在知識溢出、産業帶動方面能夠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