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鋼鐵集團正式起航 為新時期國企改革探路

2017-01-16 14:33:22|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備受市場矚目的“寶鋼武鋼合併”進入收官階段。武鋼股份15號晚間公告,寶鋼股份換股吸收合併武鋼股份已獲證監會核準,公司股票將從24日開市起連續停牌,直至完成公司終止上市手續。寶鋼股份同日也發佈公告説,公司股票將自1月24號開市起連續停牌,直至本次合併的換股完成後復牌。

  去年6月26號,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宣佈啟動重組。三個月後,雙方合併方案正式對外公佈,寶鋼集團作為重組後的母公司,將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而武鋼集團將整體無償劃入,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上市公司層面,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將採取換股的方式進行合併,去年12月30號,寶鋼股份、武鋼股份雙雙公告,説兩家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的核準批復。

  寶武合併是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最大規模的一次重組。新成立的寶武集團,資産規模將達到7300億元,年營收將達3300多億,員工22.8萬人,年産粗鋼規模將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2017年鋼鐵行業去産能進入加速攻堅階段,寶鋼與武鋼的正式合併是鋼鐵去産能背景下的一次重大結構性調整,是以改革為主線解決鋼鐵産業的供需問題和結構問題,它既是去産能的改革舉措,也是增強鋼鐵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抉擇。合併後的寶武鋼鐵集團將面臨很多挑戰,企業內部也會迎來真正意義上的供給側改革,而隨著鋼鐵行業去産能深入推進,鋼鐵行業內的兼併重組、結構調整的步伐也將繼續加快。

  另外,寶武合併也是繼南北車合併、中冶與五礦合併之後最大的央企重組案例,必將對國有企業改革産生示範效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劉瑞:寶鋼和武鋼的合併應該是國企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的産鋼大國,排名第一,但是從企業的規模來看,截至寶鋼與武鋼合併,中國僅排在世界第二。其實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在歐洲的盧森堡,這個情況也説明瞭我們的國企改革還面臨著國際競爭的壓力,所以我們只有通過進一步的優化組合來提升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國企改革的方案包含了很多方面,目前的思路已經很明晰了,內部是混改,外部是産業的重新佈局。寶鋼和武鋼的合併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佈局上的重大舉措。

  武鋼和寶鋼都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建立起來的,武鋼是50年代建立起來的,寶鋼是70年代末建成的,直到今天,它們仍擁有各自的優勢,但是也確實面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鋼鐵産能的過剩為它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所以這兩個企業的合併應該可以提高它們各方面的能力。

  按照中央的想法,我們的國企還是要做大、做強、做優,而鋼鐵企業實現這一目標就是要提高其規模經濟效益,這一合併僅僅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雖然企業規模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任務就完成了,因為國企改革還包括內部的治理。另外,國家提出企業內部要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所以未來寶武集團在內部資本的管理方面可能還要探索一些新路。

  除了寶武集團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大的鋼鐵企業,也就是河北的鋼鐵企業,這些企業都面臨著重組和競爭的問題。所以下一步在鋼鐵行業,還會持續合併的,這種資本重組的浪潮仍會持續。

  經濟之聲:合併之後,寶鋼和武鋼會不會淘汰或者兼併掉很多類似的産能?

  劉瑞:應該有這種可能性,因為在資本的重組過程中,一些落後的産業和産能會被剝離。過去我們的國企有太多附屬的企業,這一次我們既希望擴大寶武的規模,也希望幫助它們達到“瘦身”的效果,這個“瘦身”不是指減少規模的産量,而是指通過專業化的重組,去除與其不相關的、非主業的産能。這次淘汰落後産能的問題可能集中在武鋼,因為相較于寶鋼,武鋼的技術會稍微陳舊一些。

  經濟之聲:在它們合併之後,對於媒體包括投資人來説,很多信息可能更難看清楚,我們應該如何觀察它的合併及“瘦身”進程?

  劉瑞:首先,合併以後它應該實現信息透明,因為這兩個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所以投資者會關注它們合併以後的效益。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寶鋼的效益一直不錯,但是武鋼有些問題。這一次寶武合併,我們將寶鋼放在前面也是希望通過強強聯合解決武鋼的問題。投資者需要觀察其信息透明度、財務改善情況以及新的市場佈局,所以這些問題都要求新的寶武集團能夠積極回應投資者,及時交出一個比較令投資者滿意的答卷。

  經濟之聲:我們需要觀察多久?

  劉瑞:目前只是資本的重組,下一步可能還會涉及內部人員的調整以及剝離不良資産等內容。但是認為時間不會太長,因為鋼鐵行業現在已經進入到了競爭非常激烈的階段,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去産能”必須在三年內完成任務,今年是第二年。

  經濟之聲:其他同類型、同質性的企業是否會出現新的整合?

  劉瑞:這是分行業來看的。因為在全世界範圍內,鋼鐵行業都是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這一點與汽車、航空以及煤礦企業是相似的。其行業特點是大規模的資産投入、大規模的技術使用和大批量的産品生産,所以這三大行業將來可能都會走上資本重組這條路。此外,大家還會關注這兩大企業的合併是否會導致體制摩擦和制度成本攀升,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出現,這一合併就會取得一個比較好的示範效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