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期待中國股市國際化進程

2017-01-17 16:10:29|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中新社上海1月15日電 (記者 姜煜)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主辦的“上海金融論壇”,以及渣打中國與博時基金共同舉辦的“2017渣打財富論壇”本週末相繼在上海舉行。業界及學界專家在論壇上展望今年中國股票市場形勢時看法各異,但對其國際化進程均表示期待。  

  海通證券總裁瞿秋平總體看好2017年中國證券市場的表現,預計A股將走出震蕩轉牛的態勢。他説:“和世界其他經濟體股市比較,中國股市的表現還不能令人滿意。今年股市應該按照我們的經濟規律、按照資本市場成長運行的規律有所體現”。

  瞿秋平稱,滬港通、深港通的啟動,使A股未來有望納入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的通道,海外資金加大A股配置是必然趨勢,雖然A股股指當下並沒有顯著優勢,但中國6%以上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速仍對A股估值形成一定的支撐,加上A股的制度性利好,中國股市有望獲得全球投資者的青睞。

  展望2017年中國股市,渣打銀行預測,受惠于中國經濟轉型的“新經濟領域”,以及旅遊、影視娛樂、體育、科技電子、醫療、教育等貼合新的消費趨勢的行業值得持續關注。

  博時宏觀策略部基金經理劉思甸雖然也稱中長期看好中國股市,但他認為2017年上半年股市或面臨壓力。據他分析,中國的中長期增長前景大概率好于當前市場預期,中國在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制度改革上的努力在發展中國家群體中可圈可點,消費也在擔起經濟增長的大梁,中國經濟並非註定在未來數年持續下行。但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景氣或將弱于市場預期。

  劉思甸稱,A股在2017年上半年的主要驅動力量來自貨幣政策預期的調整,其次是增長和盈利,再次是中美關係的變化,這三個因素差于當前市場預期的概率均偏大,均為短期的負面因素。

  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是兩個論壇的共同話題。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錢軍指出,雖然中國股市跟經濟增長掛鉤,風險比較小,但還是應該通過國際化來分散風險,滬港通、深港通,以及以後的滬倫通等,就是中國正在進行的“風險可控的國際化資本項目開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羅伯特·默頓認為,中國要行使全球經濟的領導力必須有一個世界級的資本市場。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他提出了一個新觀點——“投資收益合約互換”。

  羅伯特·默頓解釋説,投資者可通過合約的互換,將A股的收益和全球多元化股票的收益進行互換,投資者在中國A股收益率方面進行了投資支出,但仍然擁有A股的所有權,收到的則是全球股票的收益率,且固定的期限將使得合約互換具有較好的預測性。(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