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無法取代 實體超市逆勢擴張迎復蘇

2017-01-19 14:24:04|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據《勞動報》報道,滿載貨物的手推車,十余人排隊結賬,昨天,家樂福成山路店正式開業,生意爆棚。記者了解到,這已經是家樂福在上海開出的第31家大賣場,而擴張的腳步或將繼續。業內專家認為,隨著産品品質、服務水準的提升,實體商業有望迎來復蘇。

  提供免費熱水賣便當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家樂福成山路店時,各個收銀臺前等候結賬的消費者總計已經超過百人。生鮮熟食區域前,不少消費者推著手推車正在選購,而當場製作的辣醬面和水餃還冒著熱氣,剛一齣鍋,就被搶購一空。有消費者直言,“新開店,過來湊湊熱鬧,快過年了,也買點年貨回家。”

  “這家門店其實和傳統的家樂福大賣場還是有區別的。”該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銷售商品的基礎上,該店還提供了更多服務功能。“比如我們提供了免費的熱水、冰塊、wifi,銷售者購買的電燈泡可以當場進行試用,打包區域也能輕鬆打包所購商品。”

  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超市也在商品陳設和裝修風格上動足了腦筋。“比如進口食品採用了時尚優雅的黑色貨架,同時又新增了健康食品區域,放置有機麥片、橄欖油等等商品。”記者注意到,該店還同時銷售以往只能在便利店看到的盒飯便當,並在休息區設置有微波爐,方便了一些習慣快速消費的白領人群。“這也是在大賣場中的首創。”

  24小時店營收超預期

  在實體商業近年來趨弱的大背景下,家樂福逆勢開店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另類”。記者查閱相關數據了解到,沃爾瑪在上海的門店數為18家,去年沒有增設門店。而大潤發、歐尚等商超賣場的門店數近年來也都基本保持了穩定。上海社會科學院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朱連慶表示,目前上海中心城區的大賣場數量已經超負荷。“大家都集中在一起,最近的可能500米就有一家,大家形成了肉搏戰,因此調整也是必須的。”

  家樂福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此次新開的家樂福整租了3層樓面,除了自營的超市外,一樓還招商引進了不少年輕人喜歡的餐飲店,三樓開設了電影院,總計有30多家商鋪入駐。

  除了開店,家樂福在上海還做了許多行業內的新嘗試。據了解,自2014年末開始家樂福開始開設easy家樂福便捷店,目前全市已經覆蓋25家,而去年年末試行的24小時店,也仍在繼續運營。“沒想到後半夜的銷售遠遠超過了預期,因為只是部分店面開啟,人員也是重新排班,成本增加只有少量的電費等,因此盈利部分相當可觀。”

  網絡無法取代實體店

  一位家樂福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不論是電商、便捷店、24小時店還是差異化的大賣場門店,家樂福通過各種不同的嘗試,來尋找最適合的發展道路,並加以複製推廣。“總要改變,不然就無法跟上需求端的不斷變化。”據透露,其實近年家樂福在外地調整關停了個別門店,進行了資源整合,而上海作為重要的發展區域,企業投入了不少力量。

  大賣場轉型發展,競相爭逐市場,是否意味著實體商業有望回歸?朱連慶表示,近年來實體商業的發展確實下滑明顯,企業通過供給端的革新,精耕細分化市場,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是值得肯定的。“將體驗經濟和休閒經濟結合的模式今後將得到更多賣場的關注。但實體商業就此迎來復蘇仍言之尚早,這需要整體經濟的回暖,需求端的增長作為保障。”

  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葉德磊也認為,單家門店新開業的熱鬧景象並不鮮見,究竟如何發展還需時間檢驗。“實體商業肯定不能被網絡完全替代,實體商業的復蘇關鍵在於商品本身和服務品質、購物環境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回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