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王永娟、劉儀琳1月20日報道:文化,一座城市的“根”之所在,也是一座城市的“魂”之所繫,是“此城”區別於”彼城“的內在根源。而一座城市的文化脈搏既涌動於一篇篇文章中,也蘊含在城市的一座座建築裏,更體現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的“精氣神”中。在本次兩會上,就如何堅守海派文化的“根”與“魂”,代表和委員們發表了許多灼見真知。
老房子的故事值得守護也值得挖掘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市有44個歷史文化風貌區,119個風貌保護街坊,1058個優秀歷史建築。這些建築凝聚了上海的歷史,也是許多老上海人的兒時記憶,如何將這些歷史建築進行更有效地保護與開發,讓大家有能“記住的鄉愁”,讓代表和委員們為之牽掛。
陳永弟委員建議,應按照建築物類別、典型性程度、集中程度、已開發程度以及産權、周邊配套等情況,對全市歷史風貌區進行新一輪調查摸底,分級分類健全保護標準和開發預案。“建議梳理制定歷史風貌保護開發工作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服務清單’。”陳永弟認為,這一過程中須強化保護開發主體責任,做到全過程監管。可建立市、區兩級專門協調機構,會同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
對優秀歷史建築如何開發和利用,也是值得思量的問題。許多委員都認為,目前形式相對來説太單一,大多都去掉了民居功能,改成了以高端餐飲、會所為主的經營模式,從歷史建築的保護和長遠的建築文化的傳承來看都是不利的。楊德鈞委員建議,在鼓勵疏散一定人口的情況下,應該讓部分原住民實現“商業化”回搬,以保持原建築群的生態氣息。只有這樣,才能“找回兒時的記憶,記住曾經的鄉愁”。
此外,楊德鈞委員還建議,應啟動“我與老房子的情懷”的口述歷史。他認為,那些出生和生活在老房子裏的市民已經年齡偏大,應記錄下他們對這座城市的記憶,“這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對保護優秀歷史建築或增加上海歷史文化的厚度都是很有裨益的。”
留住滬語留住兒時的記憶與鄉愁
蘆席街、面筋弄、舊校場路……這些老路名,是市民對自己舊時住址的定位,也是對兒時記憶的錨係。市科協在提交的提案中寫道:這些最具上海歷史文化氣息的老路名,保留和守望著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城市的歷史印記和文化符號。比如,老城廂內的“外鹹瓜街”,很難從字面上望文生義;因為這條街在歷史上曾有眾多腌制、銷售鹹魚的寧波籍商戶,而寧波方言把“鹹魚”稱作“鹹瓜”。於是這條街就成了“外鹹瓜街”。他們建議,對這些老路名應該在保留基礎上,從制度保證上強化管理,做好城市記憶的文化重塑。比如,對每一處老路名,可在路政部門樹立的道路牌周邊,由文物保護部門另樹一塊用中英文雙語説明老路名歷史淵源的紀念性牌匾,讓所有來上海觀光購物的海內外遊客,都能了解老路名的歷史沿革,留住城市的記憶。
除了建築和路名,方言在一座城市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地域文化和民俗的特定載體。但現狀是:“新上海人”不會説上海話,也無處學上海話;上海人新生代的上海話口音也越來越“洋涇浜”。如何留住滬語?讓上海方言能夠延續下去?一些代表委員就此建言獻策。
市人大代表陳崎建議,應設立滬語電視頻道和廣播頻道。張雅玉代表則建議,學滬語應從學齡前兒童抓起。楊紹林代表建議,應把街區的保護和語言結合起來,加強滬語專業人才培養資金的投入,建立有利於滬語傳承的公共事業風險投資基金,積極發展和引導市場化的成果轉換。
讓更多民眾接觸到“雅”
一個城市市民的精神文明狀態,也是這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因此,在本次兩會上,有不少代表委員把目光聚焦在公共文化資源的建設和利用上。
倪閩景代表建議,公共文化建設的資源應該向郊區傾斜。倪閩景説,目前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上,郊區需要加強:“在市中心進行文化設施的投入建設是必要的,是錦上添花,在郊區的投入則絕對是雪中送炭。”
他建議,在遠郊區,特別是2040年規劃所確定的五個新城,要把重大的公共設施納入到市級規劃和建設。而對於文化資源配送,他説,最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根”紮下去。“希望藝術家可以到奉賢來,奉賢生態比較好,比較安靜,可以創作出不一樣的內容。”
“在公共文化建設的主體方面應該把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納入其中。”林宏鳴代表認為,“學校應該成為公共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素質,應該從學生抓起。”他建議,中小學期間,孩子們至少能夠去一次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大劇院、音樂廳。劇場能夠推廣學生票。
“市民的文化素質直接影響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水準。”王麗萍委員建議,降低本市各類文化沙龍門檻,由文化基金會和政府相關部門給予資金和場地上的支持,對市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免費開放,讓大家有機會參加各類文化講座,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整體文化素質。
“讀書是優質生活的基礎,但是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因此,我倡導,我們可不可以多讀一點經典的書,包括我們人大代表在內。”趙雯代表建議,以雅言傳播文明,讓經典記錄人生,從而驅除精神上的霧霾。同時,她還建議,讓體育進社區,讓每個市民都享受到體育的公共服務。“體育是一個城市的精神,能帶給一個城市共同的心靈震撼。”
“原創”在趙雯代表看來十分重要,她表示,文明是不分國界的,唯有原創的才能讓我們立於世界之林。“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根和魂,沒有自己的東西,我們無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