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民科學素質達標率提高3%

2017-01-23 09:05:4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本報訊(記者俞陶然)2017年上海市科普工作會議昨舉行,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科普工作將注重政府引導與社會推動相結合、公益屬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流的科普資源平臺、發達的科普內容創制體系、完善的公共服務配送網絡、領先的公眾科學素質水準,進一步健全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規劃包括:培育上海科技節等3個以上具有國內外品牌影響力的科普活動;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普場館,達到平均每42萬人擁有一個專題性科普場館;創制科普電影電視節目等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科普作品5部以上;公民科學素質達標率比“十二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繼續領先全國。

  《上海市科普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135”總體佈局。“1”即一個總目標:進一步健全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3”即實施三大工程,包括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創新沃土培育工程、科普能力躍升工程;“5”即形成五大亮點:培育一個國際化上海科技節,全面建成科普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上海科普雲”,創制一批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原創科普作品,集聚一批社會化專業科普組織,培育一批精品科普場館。

  三大工程是“十三五”本市科普事業的重點任務。“科學素質提升工程”針對職前、職中、職後三類人群,既把握各人群的共性,增強市民科學生活、創新創業、參與公共事務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又充分考慮人群的差異,對每個重點人群均提出有針對性的推進計劃。職前人群以培育創新實踐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為重點,職中人群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重點,職後人群以增強科學生活能力為重點。“創新沃土培育工程”將圍繞創新鏈加強科普,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培育多樣化的創意教育及實踐平臺,集聚創客、能工巧匠等創意人才,推動創意基因與上海城市文化結合;拓展傳播渠道,加強對創新主體、創新過程、創新成就的宣傳,促進公眾對科技創新的理解、支持和參與;以服務大眾創業為導向,鼓勵公眾圍繞科普相關領域開展創業,培育一批社會化、市場化科普組織。“科普能力躍升工程”聚焦科普基地、科普內容創作、科普活動、科普人才等重點領域,提升科普基地服務輻射力、擴大科普活動品牌影響力、強化科普內容原創力、增強科普人才隊伍集聚力,確保上海科普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波出席並講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