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端菜"變百姓"點單" "文化上海雲""淘"文化

2017-02-06 08:14:2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同一個城市,各區縣的文化偏好及文化消費大不相同:嘉定區,週末的親子類活動訂票率最高;而在松江區,市民最喜愛滬劇演出……近日,由上海市文廣局主導,創圖科技建設的“文化上海雲”披露的運營數據顯示,從去年3月26日正式上線以來,平臺平均每月為市民推送1萬場活動信息,每月訪問量達1500萬人次,活躍用戶量近100萬。作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省級區域全覆蓋的“互聯網+”公共文化平臺,“文化上海雲”以大數據精準記錄市民文化消費需求,正推動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端菜”向百姓“點單”提檔升級。

  “知曉率低、參與率低、設施利用率低”曾是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通病。從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到各區縣文化館、社區文化中心,上海公共文化設施齊全,活動豐富;但文化場館與市民需求之間信息不對稱,公共文化服務與市民文化消費存在落差。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活動的知曉率,使公共文化服務切中市民消費需求?2016年3月26日,經過嘉定區的率先試點,全國第一個實現省級區域全覆蓋的“互聯網+”公共文化平臺“文化上海雲”正式上線。平臺匯聚了上海市16個區縣的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活動中心,以及中華藝術宮、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529個公共文化場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每年提供近3000萬人次的活動訂單。

  各區縣互聯互通,市民足不出戶,便可以知曉並預約上述所有公共文化場館的活動。

  “文化上海雲”上線近1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基本形成。大數據顯示,不同區縣、不同街鎮、不同場館的文化消費需求截然不同。徐匯淩雲社區85%的服務人群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90%的用戶居住在社區文化中心周圍三公里範圍內;而嘉定區60%以上的用戶是30歲至39歲有孩子的年輕家庭,菊園、安亭社區文化中心的服務半徑甚至超過10公里。所有公共文化服務都被“曬”到網上,哪些活動、什麼時段最受市民歡迎,一目了然。

  “文化上海雲”産生的大數據正廣泛應用於文化管理部門、文化機構,極大地推動了上海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利用雲平臺,“2016年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的23場演出票預訂一空,活動服務人次達到20萬,覆蓋人群超過60萬,接近往年的5倍至6倍。嘉定區則依據“文化雲”提供的大數據改變粗糙的考核、管理模式,成效明顯,其公共文化活動平均上座率突破84%,場所設施利用率突破90%。

  如今,這朵整合全市資源的“文化雲”,正將公共文化服務由政府“端菜”變為百姓“點單”。2016年,市群眾藝術館依託文化雲平臺採購3000場節目,吸引近2000家社會機構參與比選,230萬人次參與投票,“文化淘寶”的一站式設計,促使公共文化資源配送更加精準。(張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