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上海大戲院改建重生築新夢

2017-02-07 11:18:0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説明:改造後的上海大戲院將在3月底開業。

  梧桐還未發芽,復興中路1186號上海大戲院已煥然新生。難以想像,3年前這裡還是破舊的電影院和蕪雜的沿街小店。而1943年,曹禺的《原野》曾在這裡贏得不絕於耳的掌聲。

  去年,75歲的美琪大戲院和83歲的黃浦劇場改建後重新開門迎客。如今,上海大戲院也將迎來重生後的首場演出。歷史同樣悠久的中國大戲院、長江劇場等中心城區老牌影劇院正在緊鑼密鼓的改造之中。在陸家嘴濱江地帶,由1862年老船廠改造而成的老廠房劇院也將在今年投入使用……這些有故事的改建劇場正在為這座城市構建起更多元、更具個性的文化空間。

  老劇場鮮為人知的歷史

  去年7月,《上海灘》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命運多舛的上海大戲院》的文章,作者李無田考證了上海大戲院鮮為人知的歷史:

  上海大戲院由外僑始建於1941年,初名銀光大戲院。1943年7月9日,影戲院正式營業,更名為上海大戲院,一度專演藝華劇團的話劇。1943年10月9日,藝華劇團在此演出曹禺的話劇《原野》,深受好評。然而好景不長,上海大戲院在次年2月就因經營不善改映電影。直到上世紀50年代更名為上海電影院,並收歸國有。上世紀90年代,上海電影院由盛轉衰,3樓改成咖啡吧,4樓改成卡拉OK,補貼逐年下降的票房收入。直到2011年,上海電影院因年久失修存在消防隱患而停業整頓。

  裝飾會老,內容才有生命力

  幾年前,設計師郭錫恩第一次被帶到這裡,破舊的空間和不斷重修造成的雜亂風格讓他犯了難。最終,劇場的結構被保留下來,重新設計的外立面簡潔樸素,門廳和前廳有三個不同形狀的天窗,讓自然光得以照進來。設計師希望通過頂部光線的進入模糊建築內與外的界限。“當外面冷的時候,你在裏面也能感到寒冷;當外面下雨的時候,你在裏面也知道。”設計師希望人們從紛繁複雜的世界走進劇場安靜下來,專注于戲劇。

  雖然名叫上海大戲院,但這個劇場其實只有300個座位。上海大戲院運營方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黨委書記張惠慶説,小劇場更具實驗性和探索性,更多地反映當代人的所思所想。與此同時,小劇場還承擔孵化功能。一部新作在這裡上演後,接受專家、業內人士和觀眾的反饋,進一步打磨完善。一些作品因此得以從這裡走向大劇場。絕地重生的上海大戲院,未來以戲劇演出為主,除了主流經典戲劇,將著眼于上海人文戲劇和創新實驗戲曲。新的戲夢和舊的歷史將在這個空間裏碰撞。(吳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