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公司或將扎堆上市

2017-02-09 14:13:54|來源:新華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2月7日一則“快手將於年內赴美IPO”的消息被曝出,儘管官方于當天否認了這條消息,但快手和搜狗、美團點評等公司“前仆後繼”的上市傳聞指向了一個問題:2017年會是科技公司扎堆上市的一年嗎?

   已走到上市門口

   這些名列“上市傳聞榜單”的企業主要有:搜狗、快手、美團點評、今日頭條、滴滴、Uber、Airbnb。除去Uber和Airbnb這兩家久居榜單的“老外朋友”,我們發現國內這幾家獨角獸都成立於2010年至2012年間。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今年或許是這些公司上市的好時候。

   以美團點評為例,2015年10月與大眾點評合併後,用了兩年多時間消化此次合併,業務架構逐漸清晰,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IPO上。

   經過四輪架構調整,美團點評最終形成現在“三駕馬車”的架構:美團點評平臺與酒旅事業群合併,成立美團點評平臺及酒旅事業群;大眾點評平臺與到店綜合事業群合併,成立點評平臺及綜合事業群,再加上此前已經完成整合的餐飲平臺,即美團點評外賣。

   美團點評內部人士向鳳凰科技表示,此次調整後,流量上成熟業務帶動新業務(美團點評帶動酒旅,大眾點評帶動到店綜合業務),外賣單獨發展。根據此前美團點評CEO王興的表述,除外賣外,美團點評其他業務都已實現盈利,對其IPO也是利好。

   滴滴也是同樣。去年彭博社和路透社都曾援引消息人士觀點,一説是2017年,一説是2018年,滴滴將赴美上市。儘管滴滴董事長程維在之後的採訪中表示上市無期,但滴滴作為國內出行市場唯一一家“巨無霸”,在國內市場已沒有Uber的競爭,考慮上市也很自然。

   對滴滴來説,眼下它還需要擔心的就是國內政策對其估值的影響。目前看來政策並不會走向對滴滴有利的方向,所以儘快上市能保證其能拿到較高的估值。

   資本寒冬對這些獨角獸的發展也是利好。一些競爭對手拿不到融資,被困住了手腳,給獨角獸們留下了喘息機會。

   黃金上市期機不可失

   時機轉瞬即逝,如今獨角獸們走到了證券交易所的門口。再不開門,高估值恐怕經不起市場競爭的折騰,越拖越不值錢。

   2011年,移動互聯網剛起步,這些幸運兒抓住了流量紅利,在競爭者還未甦醒之日迅速佔領了市場。近兩年來,後起之秀用同樣的低價策略和更多元化的産品撬動了這個市場,不忠誠的用戶選擇了其他平臺。

   單一追求規模已是過去,他們感受到了盈利壓力。去年10月一封美團點評內部信顯示,銷售團隊將不再以交易額作為衡量指標,而是以營收作為業績,這一轉變可能也是為上市做準備。

   對於營收、凈利潤都比較好看的搜狗來説,它的上市則可以帶動持續低迷的搜狐。王小川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搜狗要年內赴美上市,報道出來後的兩天,搜狐股票都呈上漲趨勢。但這看似確定的上市消息結果卻是,大股東騰訊的沉默,二股東搜狐否認。對於想有自家公司股票的搜狗高管來説,上市這事他們還説了不算。

   現在搜狗憑藉概念新秀“人工智能”為其搜索業務描繪了美好藍圖,但還是有分析認為搜狗錯過了2014年的黃金上市期。當時搜狗正好拿到騰訊4.48億美元投資,在2014年第三季度營收突破了1億美元,比當時的中概股微博和獵豹營收表現都好。

   錯過黃金期上市的另一個例子是小米。2014年12月,小米完成11億美元融資,估值達到450億,但那之後小米遭遇到得種種難題。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守彬就曾公開表示,小米錯過了2014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黃金上市期。

   資本市場也將黃金上市期指向2017年。

   那些投資銀行會給公司上市提出建議。“滴滴、美團點評這些公司可能都會找那些大投行,他們給出的建議是比較一致的,比如可能認為去年不是一個好的上市時機,今年可能會比較好。” 元璟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琦對鳳凰科技説。

   國內,去年A股全年處於震蕩調整期,監管層連出重拳整頓市場,中概股回歸還在進行中,優質資産進入境內資本市場。調整後,未來幾年或是境內上市好時機。

   放眼美股市場,更適合估值在幾十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和那些本身就採用VIE架構的公司。

   美國IPO市場或於今年復蘇——投資銀行做出的這個預測絕對是一大利好。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自2010年以來美國市場IPO融資水準最低的一年,過高估值讓投資者不想購買新股。

   2017年則大有不同。估值250億的Snap已經發佈了招股書,若按計劃3月正式在紐交所上市,將會是2014年阿裡巴巴之後最大的科技公司IPO,大大振奮了科技股。

   特朗普承諾實施減稅、增加財政支出和放鬆監管,這些措施有利於市場穩定。過去幾年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黑天鵝事件頻出,資本市場動蕩,投資者信心不足,對新股發行尤其不利,今年風險降低了許多。

  投資機構的退出時間到了

   投資機構的退出週期也指向今年這個節點。

   王琦表示,美元基金的退出週期一般是八年,有些給出“8+2”的方案。前三年是他們的投資期,把手上的大部分錢都花完,投項目,留下一些錢用於跟投,之後幾年很少再投新項目。

   接下來的幾年主要是管理所投公司,到第四年有些機構就以賣老股的方式退出。到了第八年,基本上要把能退的項目都退光,比如通過上市的方式。對於非常看好的公司,還可以再持有兩年,這就是8+2的機制。

   王琦還特別指出,在後期某公司估值較大時再進入的投資機構,很可能會和公司簽訂相關條約,比如承諾何時上市。“就是帶著一個條款去投的”,還挺普遍。

   美團點評就是一個例子。早在2015年年底美團點評進行融資中時,就有媒體人爆料稱美團點評與新入股的投資人簽訂協議,承諾兩年內上市。這輪融資總金額超33億美元,由騰訊、DST、摯信資本領投,國開開元、今日資本、Baillie Gifford、淡馬錫、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等公司參投。

   儘管這一説法未被證實,2017年仍是一個節點。美團點評A輪融資完成于2010年8月,投資方是紅杉資本,如果按照“八年投資期”,美團點評已臨近上市。

  附:2017年可能上市的獨角獸  

  

  成立時間

  估值

  滴滴

  2012年

  280億美元

  美團點評

  2010年

  180億美元

  快手

  2011年

  30億美元

  今日頭條

  2012年

  近百億美元

  搜狗

  2010年正式分拆

  超30億美元

  小米

  2010年

  450億美元

  螞蟻金服

  2014年正式拆分

  750億美元

  大疆創新

  2006年

  100億美元

  Airbnb

  2008年

  300億美元

  Uber

  2009年

  625億美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