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公安打造現代警務機制升級版

2017-02-10 08:35:2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公安打造現代警務機制升級版確定今年工作重中之重公安“攻改革”,讓安全便捷公正“可感知”

  湖北武漢來滬的張祥身份證即將到期,他拿著自己的居住證到居住地附近的派出所裏遞交了辦證申請,前後不過十幾分鐘:“放在過去,我得專門回趟老家,一來一去怎麼也得花兩天!”

  去年12月26日,上海實施居民身份證全國異地受理,張祥成為這一改革紅利的受益者。自上海啟動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以來,目前上海公安改革“六十項”任務中,去年的45項任務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其中公安部指定的10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面完成。

  從“上海交警”APP上線到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從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平台啟用到“陽光警務大廳”運行——通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上海不僅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也推出了一批含金量高的便民利民舉措,讓生活在上海的人們有了可感受的變化。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白少康表示:“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市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上海將把“保穩定、守安全、攻改革、嚴治警”作為今年公安工作的總體思路,“攻改革”將成為上海公安今年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全力以赴、全警投入。

  讓打擊犯罪更主動、精確、規模

  去年12月7日上午,長寧公安分局臨空經濟園區治安派出所連續接到數起手機被扒竊的報案,兩天后,一個作案十幾起的扒竊團夥就被一網打盡,6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一起起線索單一的扒竊案,如何被一舉查破?靠的就是信息技術的深度運用。警方首先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這些案件均發生在淞虹地鐵站附近,再通過大數據比對、視頻監控查詢,精準鎖定了4名犯罪嫌疑人,隨後追蹤至他們暫住的銅川路一大型住宅區內。偵查員再對住宅區內每幢樓房的居住人員信息進行篩查,最終獲取犯罪團夥成員情況並實施抓捕。

  大數據顯示,年底侵財類案件多發。上海革新打擊犯罪方法:加強現場採集,分類梳理,全線打擊,深挖擴案,一追到底。為提升打擊“精度”,警方發揮兩級大數據實戰平臺作用,深度整合社會資源,全力開展線索研判、落地核查工作,積極推進網上侵財案件查控系統建設,建立數據研判模型,實現了對相關案件的主動打擊、精確打擊和規模打擊。去年11月以來,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1%,其中,“兩搶”、盜竊、詐騙案件分別下降26.1%、6.1%、40.9%。

  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即使安全感始終維持高位,上海依然存在公共安全的隱患與風險。上海公安按照反恐標準,精心打造治安巡邏防控網、武裝應急處突網、群防群治守護網“三張網”。

  作為“三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公安特種機動隊是全國首創的獨立建制專門應對暴力恐怖襲擊和個人極端暴力破壞活動的專業隊伍。目前,全市16支公安特種機動隊常設執勤車組142個。成立以來,這支隊伍屯兵街面、動中備勤,參與各類大型活動安保1800余起,成功處置各類突發案(事)件200余起。下轉3版(上接第1版)

  讓改革帶來的變化“可感知”

  最近,自貿區不少企業的外籍高管正在關注一條消息:對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經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推薦,可直接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其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也可隨同申請。

  繼2015年7月公安部出臺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12項政策後,去年12月9日再次推出10條新措施:“外籍人才在上海工作生活更便利。”

  截至去年11月30日,市場化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永久居留申請331人,公安部已批准206人。其中近一半為企業法定代表人、總裁、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30%為部門經理級別的管理人員。

  上海居民和來滬人員辦理出入境證件也可通過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電子政務平臺填寫信息,選擇辦理窗口,還能享受辦理時限優惠——當手機、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無法離身的工具時,公安部門與時俱進地樹立“互聯網+”理念:依託市政府“網上政務大廳”、上海公安“陽光警務大廳”、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和辦事服務項目均可網上辦理。

  每一個“可感知”的變化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變革與付出。

  “過去我們把車開進小區要半個小時,現在幾十秒就停好了!”家住長寧區古北路一小區的居民陳先生,出入要經過旁邊的榮華東道。然而這條非市政道路過去一度被當做馬路停車場,周邊小區居民出入都成問題,幾乎天天有人打110要求驅離停放的車輛。

  不過,這樣的問題讓民警也感到棘手:這裡並非市政道路,交警無權管理;亂停車屬交通問題,派出所民警無權處罰。

  去年上海開展交通大整治以來,上海創新打開警種間的藩籬,實行“隊所聯動”新機制,派出所和交警責任區大隊要協作管好道路交通和社區靜態交通——從“誰都難管”到“疊加管理”,榮華東道如今已難覓亂停車蹤影。

  “落實執法管理責任”成為上海公安交通管理勤務機制改革的核心目標,市區和郊區城市化地區劃分成96個責任區,每個責任區設立一個交警大隊,對應若干街鎮和公安派出所;每個責任區下設多個責任崗,具體負責數個路段和路口,將交警管理責任直接落實到大隊,分解到崗位民警,責任崗與責任崗之間無縫銜接。

  讓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請您注意,我們佩戴有執法記錄儀,執法全過程都會被視頻記錄在案。”“在鏡頭下執法”已成為上海公安一種常態。公安部門主動為民警配發執法記錄儀,記錄執法全過程:“這是一種監督,也是一種保護。”

  公安工作“效率”固然重要,但“公平”同樣不可或缺。上海市公安局依託上海公安門戶網站構建了“市局—分局—基層派出所”三級“陽光警務”大廳群,通過“互聯網+執法公開”的新模式,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出現,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市民錢先生電動車被盜,報案後民警詢問他是否需要查詢案件進展,並留下他的手機號碼。剛出派出所他就收到警方短信發來的密碼,他登錄“陽光警務大廳”,輸入案件編號,案件相關信息一目了然:“看到民警們正在緊鑼密鼓地辦案,我就放心了。”不僅如此,對於群眾在這裡提出的意見建議,承辦單位均會回復説明。

  有效溝通是相互理解的前提。2015年年底,上海公安在全國省級公安機關中率先開通專注于刑事復議復核法律救濟工作的“上海公安刑事復核”微信公眾號,為當事人提供與復核機關間的雙向交流平臺。當事人可通過微信查詢的方式了解刑事復核案件各個環節的辦理進展情況和案件結果。為確保微信公眾號正常運作,法制部門組織業務骨幹民警擔任客服,固定時間回復當事人案件辦理情況和有關提問,編發有關推送信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