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的稅都去哪兒了 三企業談稅收政策優惠

2017-02-14 15:39:35|來源:新華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新華網上海2月14日電(記者周琳)對於擁有88週年歷史的上海“老字號”品牌培羅蒙西服來説,現在正是通過研發設計創新,擁抱消費升級的好時機。可最近,老品牌卻遇到了新問題,企業打算成立研發設計中心,持續創新民族品牌,卻不知道如何獲取政策支持。

  2月6日,黃浦區稅務局主要負責人新春走訪企業,給企業帶去了新的政策“科普”:“公司研發中心可以到科技主管部門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條件即可享受企業所得稅按15%徵收的優惠政策。同時,符合條件的研發項目還可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政策”。

  上海稅務部門介紹,上海享受高新技術稅收優惠政策比較集中、減稅增收效應明顯的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減免企業所得稅數百億的背景下,該些行業稅收正在實現“高位優化”。

  2017年春節後,上海市稅務部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新春調研走訪活動。走訪中,這些減下來的稅被企業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如何通過減稅幫助上海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了重要話題。

  位於徐匯區的國核工程有限公司,擁有世界先進的三代核電AP1000技術,是中外核島聯合管理機構(JPMO)的中方責任主體,具備高新企業技術。2016年企業全年營業收入達到54億元,入庫稅收5125萬元。企業多年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2016年僅企業所得稅一項就減免稅款1510萬元。

  “從2014年起的三年內,我們企業所得稅享受減免稅額達到461萬元、1024萬元和1510萬元。減免稅額增長較快,這對企業來説實在是一項重要利好,我們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生産研發和設計、施工、調試管理,助力企業發展。”公司總經理王明彈説道。

  與此對應的是,2014-2016年,企業研發費連續增長,全年營業收入連續三年超過50億元,稅收優惠對企業再投入、再發展的催化效果顯現。

  據介紹,走訪中,在了解國核工程有限公司經營情況的同時,稅務部門還重點聽取了企業在最高開票限額、印花稅繳納、外支付核定利潤率、“走出去”服務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復審等方面訴求,並當場逐一給予答覆並落實解決。對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輔導,對涉稅問題專題研究、及時解決,稅務部門“管家”式的貼心服務,讓企業在理解、享受稅收優惠上少走彎路,充分享受政策紅利,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2年上海率先試點營改增時,集團的一部分業務就納入了試點範圍,”愛建集團董事長王均金介紹説,“去年5月全面營改增後,集團總部和子公司所有業務都順利進行了增值稅申報。”

  作為改革開放後全國首家民營企業,從1979年創立,到1992年改制,再到1993掛牌上市,運營38年的愛建集團已經成為一家同時擁有信託、證券兩張金融執照的上市公司。營改增後,愛建集團所屬徐匯區的集團總部和三家子公司,增值稅稅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對企業轉型提供了更寬裕的空間。

  據了解,為助力企業發展,主管稅務機關還為愛建集團這樣的重點稅源戶、A類納稅人提供了一系列便民辦稅舉措。日常申報納稅由專人專崗負責溝通、輔導,企業疑難問題通過“多對一”的形式,主動上門或邀請座談進行輔導,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政策難點;增值稅發票可以一次領取3個月用量,普通發票實現按需領用;涉稅事項辦理由則開闢綠色通道即到即辦,減少等待時間。

  上海市稅務局局長過劍飛認為,針對企業提出的訴求,將按照實事求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原則,儘早研究明確處理意見,繼續為企業做好政策輔導和納稅服務工作,落實好各項稅收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好上海經濟發展大局。

  此外,稅務部門還通過建立微信群,將最新的稅收政策、重點工作第一時間傳達到企業,企業一旦有需求,快速響應,上門輔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