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預計今年部分城市地價可能下調

2017-02-15 15:58:03|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國土資源部近日發佈的2016年國土資源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土地出讓面積20.82萬公頃,同比下降5.9%;合同成交價款3.56萬億元,同比增長19.3%,呈現量減價漲態勢。業內預計,隨著去年9月份至今的多輪調控落地,今年地價漲幅或將收窄,部分城市地價可能下調。

  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51.8萬公頃,同比略降2.9%。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2.08萬公頃,同比下降3.2%;房地産用地10.75萬公頃,同比下降10.3%;基礎設施等用地28.97萬公頃,同比增長0.2%。

  專家表示,2016年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略有減少,其中存量建設用地供應超六成,已成為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這種現象在特大城市中尤為突出。

  北京市有關負責人年初表示,將每年減少城鄉建設用地存量30平方公里,減到30平方公里以上的才是當年新增建設用地的規模。上海市近期發佈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提出,上海建設用地已到“天花板”,建設用地將實行減量化。5年內,上海新增建設用地只有約60平方公里。杭州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20年杭州市中心城區規劃面積400平方公里,但到2014年底,中心城區建設用地面積已經達到385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面積85平方米,剩餘空間有限。

  與此同時,因三線特別是四線城市土地庫存量大,為消化庫存,去年這些城市供地量相對不大。

  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末,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綜合地價為每平方米3826元,環比增長1.43%;商業地價每平方米6937元,環比增長0.96%,住宅每平方米5918元,環比增長2.18%,工業地價每平方米782元,環比增長0.64%。值得關注的是,住宅地價環比、同比增速高於商業、工業地價。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與經濟密切相關的商服、工業地價上漲較慢。但另一方面,因資金充沛,杠桿率高,住宅地價環比上升較快。

  專家表示,住宅地價增速持續擴大,反映了“去庫存”政策效果顯現,房地産市場回暖,同時也預示局部市場可能出現過熱的跡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産定位,且熱點城市調控密集收緊的背景下,熱點城市開發投資節奏將有所放緩,或將帶動地價向下。

  與此同時,未來土地供應結構將繼續優化。在嚴把産能過剩行業用地的同時,繼續支持新動能、新産業用地。年初國土資源部發佈《關於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的意見》,對可以使用劃撥土地的能源、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養老、教育、文化、體育及供水、燃氣供應、供熱設施等項目,鼓勵以出讓、租賃方式供應土地,對於這些行業中原本無法獲得劃撥用地的經營性機構,是一個有力的扶持措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