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1843—1949)》出版 沈尹黙珍貴手跡滬上亮相

2017-03-06 11:29:5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沈尹黙親自填寫的戶籍檔案印影件首次公開亮相。由虹口區檔案館編著的《虹口(1843—1949)》一書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從而揭開了虹口舊時其中的奧秘。新民晚報記者從新書發佈會上了解到,《虹口(1843—1949)》一書首次披露了大量史料。

  《虹口(1843—1949)》一書共設12章節,包括虹口港、大名路、長治路、黃浦路、江灣鎮等。全書匯集了虹口區檔案館館藏的部分檔案,以及向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徵集來的照片和資料。虹口區檔案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書中公開的檔案照片有680余幅,絕大多數是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它對了解虹口歷史、城市變遷和發展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它的出版也是“虹口記憶”工程的一部分。

  此次公開的部分民國時期的虹口檔案中,有一份沈尹黙在1946年前後親自填寫的個人情況的手跡,十分珍貴。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中國書法界泰斗沈尹黙,抗戰勝利後居住在溧陽路東洋街220號(今虹口區海倫路504號),直至1971年6月逝世。從沈尹黙親自填寫的這份戶籍檔案中可以了解到,當年溧陽路東洋街220號是浙江興業銀行的房産,租賃此房屋租金在當時為2600元(舊幣)。那時銀行時興投資建造房屋出租,浙江興業銀行投資建造的浙興裏(石庫門建築)就在溧陽路東洋街的北面。這份戶籍檔案對研究虹口區當年這一帶的歷史建築和人文環境及當年上海對居民管理實行保甲制都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此書中還首次公開了數張攝于十九世紀末從浦東陸家嘴北望虹口的歷史照片,照片中可以隱約看見虹口的外虹橋,橋的東側是輪船招商局中棧碼頭,橋西側是日本郵船碼頭。據了解,這些都是目前為止所能看到的最早從浦東陸家嘴拍攝虹口的照片。

  虹口區的黃浦路曾經是上海最重要的外交領事館區域。如今,人們對該路段上的俄羅斯領事館並不陌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十九世紀,這條不長的路上曾先後有德國駐上海領事館(現黃浦路60號)、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現黃浦路36號)、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現黃浦路106號)。根據1911年《字林行號錄》載的各國領事館地址,14家外國駐上海領事館中有10家在今虹口區域內,除了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以外,還有奧匈帝國領事館(現黃浦路42—44號)、比利時領事館(原兆豐路17號,現高陽路)、丹麥領事館(現黃浦路25號)、葡萄牙領事館(黑獅路38號,現中州路)、西班牙領事館(老靶子路31號,現武進路)、瑞典、挪威領事館(北蘇州路2號)。虹口區檔案局負責人説,這些重要的文字史料和照片許多都是第一次對外公開。(新民晚報特約通訊員 龍鋼 記者 袁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