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目前不考慮跳槽

2017-03-06 15:39:0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調查説明

  每年春暖花開之時,往往也是職場人士忙於跳槽之際。今年,這個季節即將到來,到底有多少職場人士,正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抑或尋思著去找尋一個更令人心儀的未來?誰又是跳槽主力軍?如果選擇跳槽,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薪水與福利、個人發展空間,在職場人士心中佔有怎樣的分量?

  對此,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QQSurvey中國在線進行了一項名為“春季,正是跳槽好時機嗎”的調查。

  本次調查採用在線調查方式。樣本抽取為具有本市戶籍或在滬工作的職場人士,共1000份;年齡分佈為22—40歲。受訪者中,28-35歲的佔40.2%,35-40歲的佔44.2%,兩者相加高達84.4%,職場“中人”是這次受訪者的主要群體;從性別看,男性較女性高出近9個百分點,達到54.4%。雖然職場不能唯學歷論,但現實中,學歷終究還是企業考察求職人員的重要條件之一。因而,在問卷設計中,我們對樣本的學歷做了約定,涵蓋了從高中(含中專職校)到海歸各個層面,其中:高中(含中專職校)20%,大專20%,本科45%,碩士及以上10%,海歸5%。受訪者的職業分佈在各個領域,企業員工最多,其中普通員工佔比37.3%;中高層管理人員佔比26.6%,兩者相加達到63.9%。

  招聘季:傳統“套路”還有嗎

  人才市場素有“金三銀四”“金九銀十”之説。春暖花開之際,正是傳説中的企業用工高峰,從一般認知看,此時求職者選擇的機會相對會多一點。而且絕大多數企業的年終獎或雙薪在年前已發放,此時跳槽不會帶來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離職者會相應增多。

  這個傳統“套路”,在現今職場上還被認可嗎?在回答“你覺得年初,特別是春節之後,是跳槽的好時機嗎”這個問題時,認為“是”的佔比48.8%;認為“不是”的佔比14.5%;表示“沒考慮過”的佔比36.7%。繼而在回答“你目前有跳槽打算嗎?”這一選項時,近7成的受訪者堅定地表示“沒有”,其中:女性高於男性;高學歷者(碩士以上和海歸)以及較低學歷者(高中及中專職校等)不跳槽的意願也較為強烈。

  分析“目前不考慮跳槽的原因”會發現,“做生不如做熟”“對現狀包括收入都滿意”比較靠前。前者從淺層次看,似乎表明的是職場人一種“求穩”心態;但深層次看,在人才市場供大於求的今天,沒有強大的競爭力,是不足以去搶奪比原有“飯碗”成色更高的“飯碗”的,那還不如把握好當下。分析自我,給自己清晰的定位,是職場成熟心態的表現。

  後者則是關於收入的。薪酬待遇歷來是敏感話題,因為不滿意薪酬而跳槽的曾大有人在。解放日報9年前的一則相關調查,就有近7成受訪者表示,工資低是他們選擇跳槽的主要原因。時過境遷,看來眼下的“Boss”們都在“踐行”留人留心的策略,對於符合企業價值觀、可以與企業共成長的員工,能夠付出讓員工基本滿意的薪酬。

  “沒找好下家擔心兩頭落空”者也不少。“裸辭”者以往並不鮮見,特別在職場新人中更為常見。在追求個性張揚的職場新人眼裏,沒有什麼可以成為阻擋他們打破現狀、追求工作新鮮感和幸福感的理由。可現實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當“裸辭”的快感很快被無所事事的空虛所填滿,曾經被嫌棄的工作變得遙不可及時,理性終於回歸,讓人在再次選擇時變得慎之又慎。

  職場“中人”:是中堅也是飛鳥

  在人們的印象中,入職一兩年的職場新人,往往是跳槽主力軍。現實與預期的落差,往往導致其“一言不合就辭職”。可此番的調查數據,説明這種印象或許是一種偏見。在回答“你有跳槽經歷嗎?”問題時,年齡段在28-35歲的受訪者中,有72.9%給出了“有”的答案;而22-28歲人群中,跳過槽的只佔56.4%;35-40歲的,有跳槽經歷的為53.4%。看來,擁有一定職場經驗、在專業領域已經成為“熟手”,且年富力強又不失朝氣者,才是名副其實的跳槽主要人群,也是最受用工單位歡迎的人。

  今年33歲的小邵説,她年後又換工作了。大學畢業之後,小邵在一家專業類媒體幹了8年整,無論採還是編,對於科班出身的她來説,已完全得心應手。可隨著網絡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身處上升通道,小邵卻依然感到涼意,終於在兩年前的冬天,她毅然作別已經熟悉的崗位,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金融投資業。在隨後的時間裏,她換了3份工作。小邵原本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持證的職業規劃師。按常理來講,頻繁跳槽是職場大忌,這個道理,作為職業規劃師的小邵不會不懂。那麼,她又為何會冒險呢?“分析自身的能力實力,分析所在企業的情況,分析行業的現狀,綜合權衡之後,答案就有了。一般而言,過於頻繁跳槽,對職業發展的確會産生影響,但若發現確實不合適時,與其茍且,不如縱身逾越,跳過去,或許就是海闊天空。”相對頻繁的跳槽並沒讓小邵身價“縮水”,輾轉于各家金融公司之間,加之自己的勤奮好學和聰慧,她的相關工作經驗愈加豐富了。春節後的這份工作,便是年前接到的獵頭推薦,小邵終於又一次成功飛上枝頭,“這一次,我應該可以穩定下來了。”小邵信心滿滿。

  其實,小邵現象並非個案。調查數據顯示:在28-35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跳槽兩次的佔到26.6%;3次的為16.7%;3次以上的也有12.2%,三者相加達到了55.5%。而同樣是這三組數據之和,在22-28歲年齡段的受訪者中,僅為32.1%,也低於35-40歲的40.9%。由此看來,28-35歲的職場“中人”,既是職場中堅,亦是職場飛鳥。只有合適的枝頭,才能讓其願意棲身。

  跳槽:找對平臺是關鍵

  如果選擇跳槽,看重的是什麼?這個問題,每一位有跳槽意願者在跳之前一定都會自問。調查中,受訪者在這個問題的9個選項中進行了多選。

  結果顯示:原本總是名列首位的“收入”,這次僅有32.9%的選項,排位直線下降,落到了第四位;但“良好的福利待遇,包括正常的帶薪休假”以54.5%選項高居榜首;其次是“有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有42.0%的人選擇;排在第三位的,是“行業與企業都要有發展前景”,有33.6%的人選擇。

  對此,中國職業規劃協會會長、向陽生涯創始人洪向陽給出了專業分析——

  對職業發展空間、行業與企業發展前景的關注,凸顯了職場人跳出狹隘職業觀的良性思維。從數據看,此次的受訪者以職場“中人”居多,這部分人群,一般已處於職業生涯發展的確立階段。在此階段,除了婚育,職業發展應該是人生的主課題,需要更多的機會、更大的平臺去自我實現。

  “薪酬”選項沒有過往的高比例,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冷靜分析,職業人如果職業生涯規劃得好,通常可以取得與年齡、資歷相對等的職務職級,薪酬也隨之能達到階段性較為滿意的水準,這一點,與上面“不考慮跳槽的原因”中所得的數據不謀而合。基於此,自然就會對正常薪酬之外、“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包括正常的帶薪休假”更加期待,此項以54.5%的比例高居榜首,也就不難理解了。即便是職業發展較為平淡者,基於個人抱負、能力及價值觀等多重因素,相比直接的薪酬,綜合的福利待遇也會成為很多人更注重的考量因素。

  其實,不管是基於薪酬福利,還是基於職業發展的考慮,或是其他因素,選擇跳槽,本質上是尋找一個更為適合自己職業發展的平臺,哪怕是階段性的平臺。30歲前後,人們通常已經明確了發展方向,這時,找對平臺最關鍵,因為優秀企業可以幫助人更快成長。你所選擇的跳槽方向,應該是能充分發揮你的才幹,幫你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

  海歸小C的經歷頗能説明“平臺”對跳槽的重要性。小C從國內某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時,就考出了通過率極低的司法考,隨即加盟國內某知名律師事務所。兩年後提出辭職赴美國攻讀法學碩士LL.M。鋻於其兩年間的優秀表現,律所同意其出國深造,但為其辦理了幾乎已“絕跡”的停薪留職手續,希望其學成回來繼續工作。在美期間,小C在一年內不僅順利拿下學位,還通過了同樣通過率不高的紐約州律師執業資格考試(NewYorkBar)。執照在手,小C可以在美尋得工作機會,但他不想辜負“老東家”的“垂愛”,選擇了回國。在與“老東家”續簽的合同到期後,面對獵頭的頻頻推薦,小C冷靜分析:“老東家”在業內雖也算翹楚,但“新東家”的國際化背景,更有利他的個人職業發展,更能發揮專業能力,於是提出辭職,和“老東家”友好分手。今年剛過而立之年的小C,年薪已達百萬元,大多數同齡人只能望其項背。可面對記者,小C坦然地説:跳槽真的主要不是為了薪酬,如果僅僅為錢,當初可留在美國。職業發展,是他最看重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