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共享單車行業標準有望年內出臺

2017-03-13 11:21:4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3月6日下午,製造局路停車場內,被扣的共享單車陸續由各企業領回。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戴天驕 攝

  最新消息:上海年內有望出臺共享單車行業標準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透露,目前行業協會正多方協力,制定共享自行車的標準,年內有望初見成效。徐道行表示,標準出臺後,將對車輛“體檢”、強制報廢、租賃費用、退款7天內必須解決、一定要買保險等一系列具體問題作出指導。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滬上市區道路上停有的共享單車。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蕭君瑋 攝

  一場針對非機動車違停的整治中,約五千輛共享單車因亂停亂放“身陷”製造局路事故車輛停放點,連日來,新民晚報新民網就共享單車“被扣”進行了連續報道。

  雖然被扣單車已陸續由各企業領回 ,但類似困局情況仍有可能上演。共享單車未來的管理“何去何從”?企業、政府、市民之間應該各自扮演怎樣的角色?小新深入各區、街道一線。這些經驗方法或許值得推廣……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普陀真如轄區內,志願者在摩拜單車推薦停放點內整理車輛。普陀警方 圖

  社區提供方法:建立微信群

  普陀真如是全國首個智慧共享單車樣板城區。在數月前也遇到過違停遍地開花的亂局。真如鎮街道曾糾結 ,是否“一扣了之”。最終,來自企業的接洽讓雙方看到了合作的可能,從一個微信工作群起步,轄區內的亂象迎來轉變。

  在真如鎮街道幹部薦志偉看來,企業的目的是滿足需求,而政府的職能是平衡資源,僅靠扣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微信工作群,轄區巡視人員一發現違停,立即在群內對接第三方人員處置。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普陀東新路派出所民警在監控室開展全天候視頻巡邏,提供遠程協助。普陀警方圖

  上月底,真如鎮街道又協調摩拜單車與普陀區科委對接,雙方實現了初步的信用平臺數據合作。摩拜將定期提供拒絕配合交警執法而導致的單車被扣的數據。據薦志偉透露,緊隨摩拜之後,目前,ofo也與其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上海也有不少地區和真如街道一樣做著嘗試。在普陀長壽地區由轄區交警一大隊牽頭,類似的微信工作群涵蓋街道幹部 、城管中隊、市場監督管理所等主要負責人。同時,轄區東新路派出所民警開展全天候視頻監控巡邏,提供遠程協助。而在黃浦區,除微信工作群,相關部門還計劃通過推行“電子圍欄”,來解決亂停放問題。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軌交宜山路站民警清理站點外違停車輛。軌交警方 圖

  地鐵站民警支招:疏堵結合

  對於上海地鐵全線617公里367座車站而言,共享單車同樣也是“違停重災區”。

  軌交宜山路站派出所民警潘鴻清晰記得,自去年10月起,以各種顏色為顯著標誌的共享單車在站點外上演了“ 圈地大戰”,最多時,站點周邊曾一晚新增共享單車超200輛。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在製造局路,此前因違停被集中放置的共享單車。新民晚報新民網 戴天驕 攝

  軌交站點換個口,管理部門就換一撥,這句半開玩笑的自嘲,確是潘鴻真實的工作寫照。宜山路站三線總計10個出入口中:4號線的4個出入口對應徐家匯街道,屬地為徐家匯派出所;9號線的4個出口是對應田林街道,屬地為田林新村派出所;3號線的2個出入口則是分別對應徐家匯街道與田林街道……

  自從專項行動以來,潘鴻與同事先後走訪屬地交警、街鎮等單位,並專門約談共享單車企業。如今,翻開潘鴻的工作臺賬,各出入口對應的街道、派出所、屬地交警“排列組合”成多種模式,聯繫人一一可見。潘鴻還和同事一起在站點周邊開闢共享單車停放區域,疏堵結合解決違停、圈地等亂象。

圖片默認標題

圖説:在製造局路,此前因違停被集中放置的共享單車。新民晚報新民網 戴天驕 攝

  專家建議:政府既要引導也要監管

  權威數據顯示,目前上海投入使用的共享單車總量達45萬輛,註冊用戶約450萬。在同濟大學社會學教授、 科學發展研究所所長郭強看來,伴隨共享單車投放,後續社會管理成本一旦無人認領,可能導致執法部門“兜底”, 出現集中扣車的情況。如果不明確管理成本的承擔方,這種違停就扣車,扣完再領車,領完又再扣的情況也許還會發生。

  長期關注共享單車發展的大連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系副主任王歡明為記者梳理了一組數據,以北上廣深為例,共享單車在上海最早出現,北京次之,深圳與廣州則最晚,但廣州僅用了3個多月就完成了10萬輛共享單車的普及,比上海短了近6個月。

  在王歡明看來,廣州的後發優勢得益於引入多元合作機制,構建以社區為單位,包括街道、物業、甚至開發商在內的“共享單車社群”,形成政府統籌、多方合力的新局面。深圳則出臺全國首個互聯網共享單車地方性條例, 在投放上限、規範停放等方面提供了思路。

  王歡明表示,上海作為共享單車的發源地,面對這一新生事物時,政府既不應大包大攬,更不能甩手不管,而是要在引導中落實監管,實現公共治理體系的多元合作、協商共管。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戴天驕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