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金融消費糾紛同比增兩倍

2017-03-14 13:43:43|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據《勞動報》報道,互聯網背景下,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金融消費者權益怎樣得到有效保護?昨天,記者從浦東法院獲悉,2016年共受理金融消費糾紛26607件,佔同期全部金融商事案件的91.47%,較2015年同比增長54.59%,接近2014年的兩倍,增幅明顯。

  分析顯示,案件類型呈多元化分佈,金融借款糾紛、信用卡糾紛均佔比較大。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出現,涉訴主體也隨之發生變化,涉金融信息服務公司的案件明顯增多。值得關注的是,以金融消費者為原告的案件數較2015年同比增長49.14%,反映出消費者通過司法途徑主張權利的意識顯著提高。

  法院表示,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第三方支付機構未經授權開通網絡支付引發盜刷糾紛、涉P2P網絡貸款平臺融資糾紛、以虛假融資項目為誘餌的投資理財類案件,也應引起關注。一些新經濟新業態的出現和發展,如網約車是否認定為營運車輛、有償代駕人駕駛投保車輛造成車損引發代位求償爭議、場外配資糾紛等,也對消費者權益司法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浦東法院副院長朱丹提醒,對金融消費者來説,首先應具備基本金融常識,正確理解風險收益,購買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金融産品。其次應提高證據保存意識。一旦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應及時做好應對措施。例如發生網上銀行盜刷,應及時挂失並報警,防止損失擴大,同時積極與銀行溝通協商,查詢盜刷地點和方式,盡可能地將係爭交易確定為由他人操作的非授權交易。對於與金融機構建立金融服務合同關係的相關文件以及與個人信息相匹配的身份識別介質均應妥善保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