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發佈2017年“3·15”十大案例

2017-03-15 08:20:1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淘在路上”平臺突然停運引發群體投訴、“米到財來”網暫停運營引發群體投訴、“麥兜旅行”突然停業引發群體投訴、“Hi維修”因為經營不善單方面毀約“碎屏險”……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對外公佈2017年“3·15”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多起集體投訴案例與創業公司“關門跑路”或經營不善有關。

  身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環境中,創業者的創業成本正急速降低,開一家網站、做一個App就能白手起家。然而,一旦創業公司失敗退場,消費糾紛也隨之而來,究竟該如何妥善處置?

  網絡平臺創業失敗引發集體糾紛

  在互聯網創業的細分領域,旅遊業曾被認為是一座“金礦”。但去年,潰敗下來的在線旅遊平臺不少,牽出一大筐消費糾紛。去年6月,市消保委集中接到涉在線旅遊平臺“淘在路上”投訴87件,消費者均反映,通過該平臺預定酒店住宿、機票等第三方旅遊産品後,突然又接到訂單被取消的通知,“淘在路上”平臺允諾將在一至三個工作日內退還相關款項,但最後不僅未按期兌現承諾,還突然停運“失聯”。與此相似,去年5月,市消保委集中接到涉“麥兜旅行”投訴30余件,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包括預訂旅遊産品臨時被取消、前期支付旅遊錢款無法退回、簽證未能如期辦理卻不退費、護照無法拿回等,但平臺也忽然“失聯”。

  “我們在上門實地調查後發現,‘麥兜旅行’原經營場所已大門緊鎖,無人辦公。”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平臺因資金鏈問題暫停業務,牽涉的旅遊産品約3000份,涉及金額1000多萬元。由於找不到企業具體負責人,市消保委只能將平臺違法線索移送至相關部門。

  創業失敗不能成為規避責任藉口

  記者統計發現,在市消保委公佈的“3·15”十大案例中,至少有四件與互聯網創業公司經營不善有關。從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底,市消保委“目睹”了上海天下糧倉米業有限公司運營的“米到財來”網從經營不善到最終關門的全過程。從無法用預付卡通過網站訂購大米,到網站不定期出現下單訂購出錯、大面積無貨、無法按約送達等異常情況,再到最後直接暫停運營,市消保委共計接到205件相關投訴。而當工作人員找上門時,公司卻解釋稱因為“資金不足,難以滿足大批量消費者的訂貨需求”。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Hi維修”。上海英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突發奇想”,于去年6月到11月間推出一款價值39元至119元不等、保障期限為半年至一年的手機碎屏維修服務産品,並包裝成保險欺騙消費者,結果由於賠付率太高,實際運營後入不敷出,公司竟單方面“退保”,導致許多消費者正當權益受損。

  “創業失敗,不能成為逃避責任的藉口。”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3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

  維權難度增大,創業更需誠信

  去年,浦東新區陸家嘴投訴中心主任賈斌碰到了多起創業企業“敗走申城”所引發的消費糾紛。作為一線調解人員,她告訴記者,處理創業企業的關門糾紛有不少難度,一方面,許多企業的經營地址和工商登記地址不符,一旦失聯,很難上門找人。另一方面,不少企業提供的服務以個性化服務為主,如民宿、機票預訂等更難調解。

  市消保委秘書長陶愛蓮最近也在關注創業公司的失敗案例,她告訴記者:“市消保委做了不少研究,現在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先考慮資源整合,再考慮資源擴張,然後吸納資金繼續吹大泡泡,根本不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一旦經營不善,就關門賴賬,這種態度歸根結底還是企業誠信問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