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掌門人:跟風"網紅" 恐失自身品牌價值

2017-03-16 08:46:4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老字號搞創新,如果僅僅是跟風已有的成功範例,既不能達到預期的銷售效果,也會導致自身品牌價值的迷失。要讓老字號品牌能在如今‘網紅當道’的市場環境下分得一杯羹,還是要對自家經典産品和口碑進行重新發掘。”

【首頁頭條1、品牌商家圖】老字號掌門人:跟風"網紅" 恐失自身品牌價值

  距離中秋還有半年多,但南京東路上的真老大房已提前推出了鮮肉月餅新品——一款海苔鮮肉月餅,引得不少老食客來嘗鮮。

  與以往的鮮肉月餅創新,在餡料上“翻花頭”不同,海苔鮮肉月餅在餅皮上動了腦筋:在酥皮之中加入苔條。這樣烤制出來的月餅,既增添了海苔的鮮香,又保持了鮮肉的原味。

  真老大房是一家有著166年曆史的老字號,與泰康食品店、上海第一家24小時商店星火日夜商店、“胗乾大王”稻香村以及汪怡記、元利等一批在上海頗有名氣的老品牌,同屬於上海新世界集團下屬的泰康食品有限公司。本來,記者是衝著這款新品月餅去採訪的,沒想到與這些老品牌的“掌門人”閒聊後發現:這幾年,他們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而對時下老字號“一窩蜂”的創新方式,他們更有著不同的看法。

  鮮肉月餅成上海新特産,探索做成上海“伴手禮”

  真老大房的鮮肉月餅,在上海很有名氣。不少人在逛南東京路的時候,會走到這裡,買上一隻鮮肉月餅,在附近邊休息邊品嘗。真老大房門店幾乎成為遊客遊覽南京路的“中場休息點”。

  鮮肉月餅絕對算得上真老大房的拳頭産品。真老大房副經理姚松鳴透露,鮮肉月餅一年四季不斷貨,平時每天能賣近5000隻,到了中秋節前幾天,每天要賣到8萬多只。

  這幾年,真老大房的鮮肉月餅在傳統口味上有所創新。如,去年中秋時推出了高山松茸和翡翠蝦仁兩款“山珍海味”鮮肉月餅。在消費水準相對高一些的久光百貨專櫃銷售時,吸引了大批年輕白領排長隊購買。最近,真老大房推出的海苔鮮肉月餅,工藝並不複雜,但過去從未有店家想到鮮肉月餅還能這麼做。據説,最初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大廚在外地考察時品嘗到的一款點心。

【首頁頭條1、品牌商家圖】老字號掌門人:跟風"網紅" 恐失自身品牌價值

  在南京東路另一頭,同屬“泰康”旗下的泰康食品店也銷售鮮肉月餅,但兩者口感上卻有所不同。泰康分公司總經理成建國説,相比真老大房的鮮肉月餅,泰康鮮肉月餅的肉餡裏保留了更多的湯汁,吃上去口感更潤滑。

  據説,泰康食品店剛開始做現烤月餅時,顧客根本不買賬。“鮮肉月餅一爐有240隻,那時每天連一爐都賣不完。剩下的月餅只能折價賣。”成建國説,後來通過不斷調整配方,選用更好的豬肉餡料等,摸索了將近8年,到了2009年時,才開始慢慢有消費者願意排隊來買我們的鮮肉月餅了。如今,泰康每天鮮肉月餅的銷售額都不低於2.5萬元,中秋節前消費者最長要排6個鐘頭才能買到。

  由於市場風險難以捉摸,過去嘗試著走出上海的本地老字號不多。但泰康近年率先在杭州的河坊街開出了門店,在銷售泰康糕點的同時,現烘現賣鮮肉月餅和蝴蝶酥,受到當地消費者歡迎。還有不少來自江蘇、浙江、北京、內蒙古的合作者,在吃過泰康的鮮肉月餅後主動找上門,希望泰康能到他們那裏去開設分店。

  泰康發現,在消費者的心目中,鮮肉月餅已從節令性食品變為上海新特産。“過去上海的代表性特産只有五香豆、梨膏糖。但近兩年,價廉物美的鮮肉月餅已成了遊客來上海必嘗的點心。”成建國説,鮮肉月餅的口味,上海人與外地遊客都比較認可,而且價錢不高,所以我們覺得,鮮肉月餅可以成為遊客帶回家的“伴手禮”。

  正是基於這種想法,去年泰康嘗試推出了整盒包裝好的冷凍鮮肉月餅。用冰鮮袋包裝好,拿到手時幾個小時不會解凍,回家後用烤箱、空氣炸鍋或微波爐加工烤熟後,味道與在店裏現吃的幾乎一樣。

【首頁頭條1、品牌商家圖】老字號掌門人:跟風"網紅" 恐失自身品牌價值

泰康供圖。

  避免“一窩蜂”創新,要重新挖掘自家“老寶貝”

  近年,市場環境在改變,上海不少老字號也因市場而動,紛紛對産品創新;但在這些創新中,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帶著跟風成分。就像去年杏花樓的“蛋黃肉松月餅”推出後,今年不少老字號跟風做起了“蛋黃肉松青糰”,貨真價實倒是真的,但讓人覺得少了些創意。

  對於這樣的跟風,真老大房副總經理姚松鳴深有體會。他説,三年前,真老大房門店裏引進了哈爾濱老品牌“馬迭爾冰棍”,很受消費者歡迎,前年情人節時一天就賣出了1.1萬根。後來,真老大房還推出過上海老酸奶,最高一天賣到過5000多杯。

  但這樣的銷售熱潮早已不在。真老大房的新産品“試水”成功後,南京路步行街的不少食品店跟著賣起類似産品。在同品類競爭下,無論是真老大房還是跟風的店家,跟風産品的銷量最終都陷入了低迷。

  “老字號搞創新,如果僅僅是跟風已有的成功範例,既不能達到預期的銷售效果,也會導致自身品牌價值的迷失。要讓老字號品牌能在如今‘網紅當道’的市場環境下分得一杯羹,還是要對自家經典産品和口碑進行重新發掘。”姚松鳴説。

【首頁頭條1、品牌商家圖】老字號掌門人:跟風"網紅" 恐失自身品牌價值

【首頁頭條1、品牌商家圖】老字號掌門人:跟風"網紅" 恐失自身品牌價值

  去年底,泰康對旗下的三家老字號品牌——稻香村、汪怡記和星火日夜商店的産品與銷售方式做了一些創新。

  不同於主打糕點的北京稻香村,上海稻香村以鴨胗幹聞名,汪怡記則是創立於1933年的茶葉老店。如今,這兩家老字號在重開的上海大世界樓下當起了“鄰居”。配合著整修一新的大世界,這兩家老字號無論是店面還是産品設計都有了很大的翻新,並在去年年底重新開始營業。開業至今兩個多月,與去年同期相比,稻香村和汪怡記都實現了銷售額50%以上的增長。稻香村肫肝食品分公司經理謝延忠坦言,大世界的客流帶來的銷售額上漲在意料之中,但上漲幅度這麼大,實在沒想到。

  記者觀察到,銷售額的大幅上漲或許還是來自創新。如今,走進稻香村門店,門口便是散裝和真空包裝鴨胗幹的窗口,顧客隔著玻璃挑選鴨胗幹,店員熟練地切片打包。除了這種傳統的售賣方式,記者看到,稻香村還將幾款鴨珍幹組合起來做成禮盒形式,買來當作“伴手禮”也很體面。汪怡記的佈置則更呈現出老上海的風韻,茶葉櫃檯背後是一個大號的抽屜櫃,每一個抽屜裏都是不同品類的茶葉,宛若置身老茶鋪。汪怡記別出心裁的推出了“茶葉+滬劇”的組合,將茶餅和滬劇唱片組合成禮盒。這一産品既有實用性又具觀賞性,很受老戲迷與年輕白領的歡迎。

  南京路上的星火日夜商店總店,最近將原來“地攤式”的售賣方式改為了開架式,同時還豐富了進口食品的種類,價格也比網上低了不少,頗受顧客青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