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全崗通"制度:社區精細化管理樣本

2017-03-21 12:09:2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近年來,上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超大城市管理水準和基層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提升。

  其中,虹口區全面推行“全崗通”工作制度,以“居委幹部素質化”為智力支撐,以“工作平臺信息化”為技術載體,以“社區治理現代化”為主要方向,搭建了城市管理與社會治理的橋梁,織就了社會治理與社區治理的紐帶,鞏固了黨在社區中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解剖“全崗通”這只麻雀,可為上海推進城市社區精細化管理提供一個有益樣本。

  數據和故事入網

  擺脫“班長依賴症”

  傳統的社區治理,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居委幹部尤其是居委會書記(主任)的經驗。“全崗通”的實施,打破了居委幹部工作的條線壁壘,突破了幹部與幹部之間的板塊障礙,使居委幹部的能力得到強化,使社區治理實現了從“盆景”到“苗圃”的提升。

  知識和技能的雙重提升,是“全崗通”的前提。它要求居委幹部不僅要掌握社區治理的基礎知識,還需具備社區治理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夠打破條線,一專多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全崗通”是班長工程的重要提升。一定程度上,班長工程是將書記或主任培養為社區治理的“班長”,“全崗通”則使大部分居委會幹部歷經“辦事能手”“服務行家”“治理達人”三個成長階段,都能成長為社區治理師,最終鍛造出一個個有戰鬥力的基層治理團隊。

  督導制和評議制,是“全崗通”的保障。由經驗豐富、技能全面的居委會書記(主任)組成的督導團,對居委幹部進行全面檢查並進行評分。得分較高的居委會獲得“全崗通流動紅旗”,作為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同時,“全崗通”實施效果如何,最終要交由居民評價。事項全部辦結之時,居民通過“滿意度評價器”對幹部進行評價。

  此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構建科學的社區治理評價體系提供了新的載體。在全崗通辦事平台中,社區的人口信息、居民健康狀況、居民辦事狀況等全面導入,形成了一個基層治理數據庫。由此,“全崗通”做到了能辦事、能查詢、能告知。也就是説,居委會能夠辦理的事項可以當場辦理;超出居委會權限的事項,居委幹部可以通過數據庫查詢告知居民辦事流程。

  數據治理和科學評價的結合,開闢了新時期城市社區治理的新路。

  一方面,以往的基層治理對居委書記(主任)過於依賴,甚至有時候患上了“班長依賴症”。“全崗通”借助互聯網,以信息化為載體,彌補了居委幹部經驗治理的不足,增添了居民的評價意見,增加了街道督導的新手段,有助於推動街道督導明確化、居委工作精準化。

  另一方面,“數據評價”長于精準、疏于生動,“故事評價”長于生動、疏于精準。“全崗通”實現了數據和故事的“雙重入網”,使社區治理評價擺脫簡單數字化的做法。對居委幹部和居委會的考核,不僅注重滿意度的數值,更注重事情本身帶來的治理效果,使評價更合理、更科學。

  挖掘草根締造組織

  打造有溫度的熟人社會

  志願組織、公益基金、“草根領袖”、自治團隊是新時期社區治理的四個現代元素。“全崗通”不僅是“辦事通”“服務通”,能夠滿足居民的辦事要求、服務需求,還能夠主動適應社區治理的這一現代化進程。

  首先,借助志願組織,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當前,社區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已不能僅僅依賴於政策軌道,還需要依賴志願軌道。志願組織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既能夠減輕居委會壓力,又能夠精準滿足居民的個性化需求。志願組織進入社區,既可以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自主培育的辦法。

  其次,通過公益基金拓寬社區治理的資金渠道。目前,項目化運作是社區治理的一大特色,其背後是項目資金的支撐。政府財政資金有限,部分居民確有自己的困難,公益基金則能夠拓展資金渠道,為社區治理項目提供更堅實的支撐。因此,居委會可以適當籌措公益基金或者借助更好的公益基金平臺,為社區治理注入新的資源。

  再次,“草根領袖”是社區治理的中間力量。受制于社會交往規模和居委幹部的精力,處於居民和居委幹部中間的“草根領袖”非常關鍵。他們既可以是樓組長,也可以是某一興趣愛好的組織者。通過“草根領袖”,社區居民的意見、訴求可以反映到居委會,部分居民的特殊需求也可以得到滿足。

  同時,活躍的“草根領袖”能夠推動居民走出家庭、走進公共空間,參與公共活動。在此過程中,居民之間互相交往、互相熟悉,社區溫度不斷提升。就此而言,挖掘“草根領袖”、培養社區組織是“全崗通”的一個重要功能。

  最後,培育和發展自治團隊是社區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標。社區自治的成效可以有多種衡量指標,但最直觀、最有效的是社區自治團隊的數量和品質。一支活躍的自治團隊,既能夠吸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也能夠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