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撈局助沉沒近三年“世越號”重見天日

2017-03-27 13:56:1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成功實施“鋼梁托底”技術 上海打撈局助沉沒近三年“世越號”重見天日

  經過連續590天奮戰,3月25日,在位於韓國西南海面上,上海打撈局成功實施“鋼梁托底”整體起浮技術,于44米深海下,讓沉沒近三年的“世越號”重見天日。為將“世越”號沉船運至木浦新港,打撈組正加速進行排水和除油工作。

【熱點】上海打撈局助沉沒近三年“世越號”重見天日

圖片説明:韓國時間2017年3月23日淩晨3時45分,在兩艘抬浮駁上的33組提升鋼纜的共同抬浮作用下,“世越號”右舷破水而出。

  打撈實現多個“前所未有”

  當地時間3月25日淩晨4點10分(北京時間淩晨3點10分),“世越”號船體被成功運至半潛式平臺船上,並且和半潛船甲板固定完畢。隨後,承擔打撈工作的打撈船將和“世越”號船體逐漸分離,將“世越”號船體完全“轉交”給半潛船。“世越號”沉船整體起浮採用駁船抬浮方式完成。

  “世越號”打撈最大的難點就是盡可能保護好9具遇難者遺體,業主要求必須要維持沉船左傾90度下沉的原始狀態,並不破壞船體結構。為此,上海打撈局採用了海底托底鋼梁整體起浮技術。上海打撈職工克服了水流喘急、海底水深等惡劣環境,船底堅硬岩石的巨大困難,通過對設備的發明改進,對技術的不斷創新,實現了“世越號”打撈的成功出水,無論從技術、實力等方面,在世界打撈史上創造了奇跡,真正處於了世界技術的領先地位。

  此次打撈前所未有地採用了33根鋼梁穿過海底岩石後安裝在船底,也前所未有地選擇了氣象、水文合適的條件窗口把足足有三個足球場大的船組扶進半潛舶船,然後整體提升出水。 從技術等各方面都在世界打撈史上創造了奇跡,也體現了中國救撈的實力和國力。

【熱點】上海打撈局助沉沒近三年“世越號”重見天日

圖片説明:韓國時間3月24日,16時45分沉船提升出水13.5米。作業現場拖輪將沉船拖向半潛駁。

  33根鋼梁在船底“穿針引線”

  “世越號”沉船整體起浮採用駁船抬浮方式完成,包括抬浮提升出水、拖航移位、移放半潛駁和整體起浮出水四個作業環節。沉船是依靠放置在“世越號”沉船底部的33根鋼梁與兩艘大型抬浮駁上佈置的提升鋼絞線連接,再通過液壓提升裝置,把沉沒在水下45米的“世越號”提升至出水13米設計高度後,由拖輪整體拖移至預沉放的半潛駁上。最後由半潛駁將沉船整體抬浮出水。

  33根鋼梁托底的設計看似簡單,操作中卻並不容易。“世越號”作業水域的外部環境因素可以歸納為“風多、流急、水深、底堅”。除了天氣的影響,堅硬的水下地質條件,對現場作業同樣影響巨大。潛水員回憶,水下基本都是碎石,小的都有巴掌大,這給鋼纜穿引作業增加了很大難度,就像是在碎石堆中進行穿針引線一樣。

  “世越號”打撈在整個抬浮作業期間,現場始終是燈火通明。3月23日淩晨3時45分,伴隨著天空突然飄撒的濛濛細雨,在兩艘抬浮駁上的33組提升鋼纜的共同抬浮作用下,吸附著層層海蠣子的“世越號”右舷減搖鰭破水而出。24日8時30分,難船右舷提升出水13.5米,此時的最大提升噸位為11500噸。16時45分經過一系列緊張的加固、調載工作,兩艘抬浮駁載著出水的“世越號”,在5艘拖輪的拖帶守護下,緩緩向停泊于1.6海裏外、完成預沉放的半潛駁駛去。24日23時20分,通過絞纜移船的方式將難船精準就位於半潛駁指定位置。25日0時,半潛駁開始排水抬浮,25日下午,“世越號”整體出水。整體起浮階段的四個作業環節環環相扣,每一階段的進度、精度和準度要求嚴格,這飽含著上海打撈局作業團隊的責任意識、專業精神和對逝者的尊重以及人性大愛。

  方案僅能在每月兩個小汛作業

  在打撈行業裏有句老話,叫“打撈是項靠天吃飯的工作”。“世越號”沉船整體抬浮階段的作業,累計需要3至4天的作業時間窗口,與之前的作業相比,對現場的氣象和水文等外部環境的要求更高。作業方案要求只能在每月僅有的兩個流速較慢的小汛作業時間窗口且風速小于6級的天氣中進行。

  項目總工程師陳世海介紹:“本月合適的作業時間窗口為20至25日,原定於3月19日開始實施起浮計劃,由於20日、21日連續兩天遭遇最大風力7-8級、浪高3米以上的惡劣天氣影響,使得作業計劃不得不推遲至22日淩晨進行,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上海打撈職工精心組織設計,發揚了敢拼敢當、共創共榮的精神,24小時不間斷作業,終於搶在僅剩的3天作業窗口內完成整體起浮。”

  項目經理蔣岩表示:“原起浮方案是為夏季作業窗口所設計,由於船底海底地質發現大片礁石區,與韓方提供的資料有重大差異,導致船尾10根鋼梁的安裝延長了4個月,直至2016年底才完成,受季節性作業窗口影響,因此起浮方案由原先的浮吊船起吊,變更為駁船抬浮方式。”

  沉船整體起浮的準備工作自2016年底就已啟動。經歷了項目設計、設備研發、製造試驗和駁船改造等過程,今年春節後,在上海打撈局外高橋碼頭,連續30天,24小時的不眠不休的奮戰,直至2017年3月5日,才完成抬浮船舶與設備準備工作。同時,作業現場也先後完成了吊索連接小鋼梁沉放、抬浮駁布場、吊索與鋼絞線連接等起浮前準備。

【熱點】上海打撈局助沉沒近三年“世越號”重見天日

圖片説明:韓國時間2017年3月25日下午,“世越號”被整體打撈起浮。本文圖片 上海打撈局提供

  “世越號”正進行排水除油作業

  目前,已在半潛船上的“世越”號正在通過自然排水的方式排除殘留在船體內的海水。同時海水部投入其他船隻進行沉船除油工作,主要通過噴灑海水稀釋從沉船中流出的油分後使其自然蒸發。

  在前往木浦港之前,將採用自然排水的方式排出船舶內殘留的海水。排水作業約需3天。海水部預計排水工作將耗時3-5天,“世越”號最快將於28日出發前往木浦。目前,“世越”號所在海域距離木浦港87公里。

  韓國“世越號”渡輪船長145米,寬22米,型深14米。空船重量6113噸,載重量3794噸,排水量9907噸。2014年4月,在全羅南道珍島郡附近水域沉沒,共導致295人遇難,9人下落不明,世人為之悲哀。2015年7月,在全球19家實力最強的打撈公司共同參與的國際商業競標中,上海打撈局以整體實力和“鋼梁托底”的人性化打撈方案一舉中標,與韓方簽署了打撈合同,並於同年8月12日赴韓實施“世越號”打撈任務。在590天作業中,上海打撈職工先後完成對沉船打撈首階段的沉船預調查、防流失安全網安裝、油艙抽油、船艏抬吊、托底鋼梁穿引等作業內容。

  “世越號”打撈歷時一年半,上海打撈局在工程中投入作業船舶3000余艘次,施工作業人員2170人次。其中,作業所佔比重較大的潛水作業已累計完成潛水作業逾6000人次,水下作業總時間近13000小時,工程時間之長、任務之艱巨,創造了世界之最。

分享到: